车展变味了!车企请网红跳擦边舞,985大学生靠“社会摇”求职?
发布时间:2025-04-28 06:41:45 浏览量:3
2025年4月26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涌入13.5万人次观展者,创下本届车展客流峰值。但这场本该展现工业文明的盛会,却在流量焦虑中彻底“跑偏”:网红穿着“防走光预警装”大跳擦边舞,合资品牌展台循环播放土味“青海摇”,就连985大学生都在研究“社会摇动作分解”……当雷军缺席、智驾退潮、人形机器人抢镜成为关键词,中国车企的生存法则,正在经历一场荒诞的撕裂。
上海车展的底色,早已从“技术秀场”滑向“流量赌场”。
▶ 擦边舞:车模变“擦边NPC”,观众只拍大腿不看车
某新势力展台前,网红穿着布料少到“触发安检警报”的服装,配合高抬腿、妖娆蹲坐的动作热舞,瞬间挤爆冷门展台。这让人想起2024年成都车展,奇瑞iCAR模特在车顶跳热舞的名场面——当年靠“清凉吊带+短裤”引流的套路,如今换了身“暗示性服装”,本质仍是十年前干露露式的“肉身引流”。
▶ 青海摇:从县城商超到国际展台,985大学生靠“摇子”求职
大众、别克等合资品牌展台循环播放“青海摇”神曲,魔性旋律让观众恍惚置身乡镇庙会。更魔幻的是,青海摇“祖师爷”张诗尧的千万流量神话,竟催生了“社会摇秋招”:有985毕业生在简历里写“精通27种摇子舞步”,试图靠分析“胯部摆动角度与流量转化关系”进入车企营销岗。
车企的焦虑写在脸上:特斯拉、兰博基尼等国际品牌集体缺席,新势力们只能用“野路子”填坑。但代价是残酷的——当观众举着手机对准网红腰肢,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跑200公里的快充技术)等硬核技术,彻底成了背景板。
这场荒诞剧的背后,藏着中国车企的生存危机:
1. 智驾神话破灭:政策收紧,技术叙事哑火
工信部一纸“叫停L2.9、准L3等模糊话术”的新规,让车企连夜推翻智驾PPT。曾经占半个展馆的智驾展区,如今缩水成“安全宣言墙”。当“全自动驾驶”噱头失效,部分车企转头拥抱“感官刺激”,用擦边舞、土味歌填补内容真空。
2. 价格战杀红了眼:11万级混动SUV,逼疯营销预算
混动SUV价格跌到11万级,带激光雷达的纯电车型下探至13万——极致性价比榨干利润后,车企营销费从“百万级发布会”缩水成“千元级网红合作”。某新势力员工透露:“找网红跳一天舞只要8000块,比办一场技术发布会便宜90%。”
3. 出海卡壳:比亚迪展台被“白袍大哥”围观,却卖不动一辆车
比亚迪展台挤满中东“榜一大哥”和印度网红拍照打卡,却暴露国际化困境:海外市场对“中国速度”不买账,销量连续3个月同比暴跌22%。内卷压力下,车企把“出海野心”转化成“本土猎奇”,用土味营销在国内刷存在感。
荒诞生态链随之诞生:周鸿祎带着20人安保团队逛展,被“卤鹅哥”强行塞卤味登上热搜;小米每天砸64.5万元送棒球帽,搞“雷军能量补给站”——流量游戏的规则变了:不是产品定义流量,而是流量定义生死。
好在还有清醒者,在流量洪流中守住了底线:
▶ 技术出奇:当比亚迪联手《黑神话》,流量自己找上门
比亚迪“悟空联名车”引擎盖上刻着“齐天大圣拔剑”浮雕,车门印着“反抗者精神”标语。观众拍的“悟空车vs车展摇子”对比视频,在抖音播放量破千万。领克Z20更绝,把“卡皮巴拉”(近期爆火的佛系水豚IP)印上车门,“拒绝内耗,松弛拉满”的标语,精准戳中年轻人痛点。
▶ 价值观守正:华为小鹏用“安全”反卷,圈粉高端用户
华为乾崑ADS 4.0主动标注“L3级需保持双手握方向盘”,小鹏开起“AI驾驶安全训练营”,教用户识别智驾风险。这种“反套路”操作,让注重品质的中产用户直呼“终于看到靠谱车企”。
▶ 技术硬刚:吉利烧甲醇、长城复活V8,专治内卷
吉利远程新能源掏出“甲醇+电驱”技术:加一箱甲醇能跑1500公里,使用成本仅汽油车1/3;长城汽车逆势推出4.0T V8发动机,用“泛内燃机战略”拿下越野玩家——当别人在流量里打转,他们用技术开辟新赛道。
一个真相浮出水面:仰望U9的“跳舞底盘”只能红三天,宝马高管蹲在地上拍小鹏底盘的照片,却能让行业记住三年——技术敬畏,才是穿越周期的底气。
上海车展的撕裂,照见中国汽车工业的深层矛盾:
▶ 第一层觉醒:别再迷信“肉身经济学”
十年前车模抗议“不露就没饭吃”,如今网红重复着同样的悲剧。某车企营销总监私下承认:“找网红跳舞,只是因为老板觉得‘年轻人就吃这一套’。”但数据打脸:跳擦边舞的展台,留资转化率比技术展台低47%——靠肉体吸引的流量,永远是最廉价的过客。
▶ 第二层觉醒:当外国高管蹲拍中国车底盘……
日内瓦车展上,保时捷用3D打印底盘技术刷屏;上海车展里,我们的车企还在比谁的网红更会扭。比亚迪e平台3.0、华为乾崑ADS这些真正的“护城河”,不该淹没在土味BGM里。正如一位工程师在朋友圈吐槽:“我们在实验室熬三个月,不如网红扭三分钟。”
▶ 第三层觉醒:流量有底线,品牌要脸
奇瑞iCAR车顶热舞换来的热搜,三天后就被遗忘;比亚迪“悟空车”激发的文化共鸣,却让外国观众追问:“这是不是中国版‘汽车复仇者’?”——真正的品牌全球化,靠的不是擦边,而是让世界尊重的技术硬核。
车展闭幕时,小米展台留下3万只空咖啡杯,比亚迪展区的“世纪和解”握手被疯狂转发——喧嚣背后,行业的分水岭已清晰:
- 沉迷野路子的车企,在“露肉-被骂-换更露”的循环里内耗;
- 坚守技术的玩家,正在用“悟空拔剑”的姿态,劈开流量的迷雾。
雷军在微博写“我在憋大招”,潜台词或许是:真正的大招,从来不是网红和热舞,而是让用户拍案叫绝的技术。上海车展的荒诞告诉我们:当智驾泡沫和流量幻影退去,能留在牌桌上的,永远是那些敬畏技术、敬畏用户的守正者。
你愿意为车企的“擦边营销”买单,还是更期待技术硬货?来评论区聊聊,点赞支持“技术回归”,转发让更多车企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