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考古写成歌
发布时间:2025-05-03 05:38:33 浏览量:2
王 巍
我母亲是上世纪5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记得家里1964年买了架风琴,妈妈一有空就弹琴唱歌,我和两个妹妹有时跟着一起唱,这应该是我的音乐启蒙。
70年代,家里有了收音机。广播电台经常播放李光羲、贾世骏、蒋大为等歌唱家的歌,我边听边模仿,不知不觉,歌唱水平逐步提高。一天下午,我手拿一首歌的简谱,看着看着就唱出来了,真是神奇。
1982年,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我用头几个月的工资买了台双卡录音机,一有空闲时间就听歌。虽然科研任务繁重,考古发掘艰辛,却没丢掉唱歌的爱好。2010年8月,我们考古研究所迎来建所60周年。当时我们举行了一场晚会,请考古院所以及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大专院校都参加。作为研究所的代表,我上台演唱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是我第一次在数百人的大礼堂独唱,认真练习了很久,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2019年,我创作了第一首歌。新冠疫情期间,我被白衣天使感动,想为他们写首歌。这首《我不是不知道》在近10个省级的广播电视台播放过,反响不错。每次听到这首歌、看到MV,我都会热泪盈眶。除了请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独唱演员男女声对唱之外,我自己也录了一版。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我把这首歌的MV寄给了湖北和武汉电视台,武汉电视台说他们用我录的这版在一周时间内滚动播放,因为他们觉得这版的感情更真挚。
这次创作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我很想策划一台致敬中国考古人的晚会。当时,我和我的好朋友、导演朱海商议策划。他说:“你们考古人没有自己的歌呀!”我下决心创作几首反映考古人生活和心声的歌。
我创作的第一首写考古人的歌是《我是中国考古人》。“我不是农民,却常工作在田垄;我不是地质学家,却经常翻山越岭……我是考古人,中国考古人,我们砥砺前行,为了探索文明,我们风餐露宿,乐在其中,日晒雨淋,意志更坚定……我是一个父亲,却不能常陪伴家庭;我是一个丈夫,却不能与妻朝夕相共;我是一个儿子,却不能常把父母照应,舍小家为大家,要为中国考古贡献终生……”创作过程中,我脑海浮现的就是考古人工作生活的一幕幕场景,旋律喷涌而出。我觉得,考古百年还应该有一首对百年中国考古回顾的歌。我请我的好朋友、词作者李勤人来写歌词,很快就形成了歌曲《百年心语》。此后,我相继创作了《考古队员之歌》和专门写仰韶的《仰韶之光》。我还邀请词作者刘新圈创作了歌曲《一梦千年》。
为考古创作的这5首歌曲,我请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朋友进行了编曲、录制。其中的《我是中国考古人》《百年心语》《仰韶之光》,我还请在河南做影视的朋友做成了MV,专门加了考古学前辈的影像在其中。《我是中国考古人》由我的好朋友、海政文工团的作曲兼指挥雪野编曲、录制,他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合唱团演唱。我一听到录音就特别激动,歌词的气势和情感都很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让我更感动的是,合唱团一听是中国考古人自己写的歌,坚决不要报酬。
这5首关于考古的歌曲是我个人音乐创作生涯中最有意义的。后来,我先后为多个考古遗址创作歌曲,比如三星堆、良渚、贾湖遗址。音乐创作使我的业余生活十分丰富。歌曲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