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歌舞升平,王安中描写北宋末年的官场生活

发布时间:2025-05-03 19:23:24  浏览量:3

千古铜台今莫问。流水浮云,歌舞西陵近。烟柳有情开不尽。东风约定年年信。

天与麟符行乐分。带缓球纹,雅宴催云鬓。翠雾萦纡销篆印。筝声恰度秋鸿阵。

这首词是北宋文人王安中的作品,寄调《蝶恋花》。很多看到这个名字,会好奇一件事儿。王安中和王安石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名字近似纯属巧合。如果非要牵扯上一点儿关系,王安中曾经师从苏轼。苏轼和王安石的关系很复杂,在朝堂上是敌对关系,在文学创作上相互欣赏。这就是王安中唯一能和王安石扯上关系的地方。

这首词在内容上有些割裂感,上阕抒发怀古之思,下阕笔锋一转描写歌舞升平的行乐场景。王安中为什么没有斥责昏君无道,国将不国?他到底是在粉饰太平,还是有什么婉转心思不能直接抒发?想要知道背后的故事,还是先读懂这首《蝶恋花》吧。

词中提到的“铜台”就是三国时期铜雀台。不要以为铜雀台就是一座光秃秃的高台,真实的铜雀台应该是一组建筑。根据史书记载,铜雀台建立在邺城的城墙之上,高10丈,上面有百余间屋舍。两侧还有两座高约8丈的冰井台和金凤台。远远望去,城墙上的三座高台一字排开,好像天上宫阙落入人间。“西陵”是指曹操的陵墓,传说曹操死后葬在了邺城西冈。他想一直看着铜雀台上的歌舞表演。

知道了这两个典故,就理解了上阕词意。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他实际上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创者。他以为开创的是千秋功业,结果还没到50年就被司马氏一族篡权夺位。结合下阕的词意,王安中似乎在表达王图霸业终将灰飞烟灭。沉迷权势之中,不如欣赏自然景色。看看柳树随风摇摆,和春风约定来年相会,都比追求权势有意义。

麟符是证明官员身份的凭证。材质多为金玉,形状近似麒麟。在宋代,一州一郡的最高官员才有麟符傍身。王安中参加达官显贵举行的宴会,见到的都是身着宽袍大袖的贵人。

他们身上的衣服带有各种精美纹饰,古人喜欢用回环往复的图案,于是出现了毬路纹。球纹就是毬路纹一种,让权贵的奢靡生活具象化呈现。宴会上还有美女进行歌舞表演,她们身上香气让人迷恋。忽然传来一阵高亢穿云的乐曲声,原来是有人表演古筝曲目。那声音好像可以打乱秋雁南飞的队形。

有人沉迷其中,有人已经惊醒,看来王安中还是话里有话啊。这种填词手法让人联想到“隔江犹唱后庭花”。只不过王安中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这时你还以为他真的听到了筝声吗?宋代宴会往往在结束的时候才会演奏筝曲,提醒人们到了该散的时候。《蝶恋花》以此收尾,似乎在感慨江山社稷时日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