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考古工地“文物乘风”起舞 掀起文化传承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5-05-04 13:40:26  浏览量:3

大河网讯 商代青铜器“变身”为大型风筝在考古工地上空翱翔,孩子们放飞绘有“仰韶彩陶罐”等文物元素的风筝欢快奔跑……连日来,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吸睛无数,“文物乘风计划”主题风筝节以天为幕、以风为笔,为现场游客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文明传承画卷。这场将文物元素与非遗风筝技艺创新结合的活动,让“文物”在蓝天白云间“活”了起来。

“快看,那个风筝真特别!”“真漂亮,那是牙雕蚕吗?”……5月1日上午,随着观众阵阵欢呼,“彩陶双联壶”“青铜罍”主题风筝腾空而起。作为商代的盛酒器和礼器,青铜罍敛口、鼓腹,通体绘制着精美的纹饰,在专业放飞团队的操控下,于百米高空以全新的姿态翩然起舞。“青铜器纹饰与风筝骨架完美结合,风筝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通过游客韩女士朋友圈的分享,未能亲临现场的亲友纷纷留言表示“活动创意十足”“实名羡慕”。

中国风筝的起源可追溯至东周。相传东周春秋时期墨子以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经其学生鲁班改良,以竹子为骨架,风筝制作技艺日益精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轻便的纸张替代了昂贵的丝绸,纸鸢逐渐普及。传统的中国风筝多以吉祥图案传递祥和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风筝不仅是传统手工艺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从军事通信到民间娱乐,从祈福象征到文化交流,风筝始终在时代的长河中翩然起舞,讲述着属于中国的故事。

活动现场,最兴奋的莫过于参与“文物乘风计划”的游客们。巩义双槐树遗址为游客精心准备了各类文创礼品,包括彩绘文物风筝、仰韶彩陶、商周青铜器等多种文创。8岁的童童在妈妈的帮助下,成功将“青铜罍”风筝放飞于天空:“它好像装满了美酒!” 这份纯真的喜悦,正是文化传承最美的见证。

活动现场,带着孙子放风筝的马先生感慨万千地说:“我小时候放的是燕子风筝,现在孩子放的是‘文物风筝’,一样的线轴,不一样的文化内涵。”

“将文物元素与风筝结合,既延续了‘春风起,纸鸢飞’的传统,又赋予非遗技艺新的时代意义,是文化传播的一次突破性创新尝试。”看着五颜六色的文物风筝,文化爱好者赵先生颇有感慨地说:“通过风筝这个载体,让静态文物实现了动态化展示,用有趣的放风筝活动替代了枯燥的说教,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了展现形式、传播方式、参与模式的全面创新。”

当古稀之年的老人与蹒跚学步的孩童共执风筝一线,当青铜器的庄重与风筝的灵动在考古工地的蓝天上相遇,传统文化便以最鲜活的姿态传承开来,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莫韶华 李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