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蛇年迎夏即景联》赏析

发布时间:2025-04-30 22:08:36  浏览量:3

《蛇年迎夏即景联》赏析

林承强 撰

燕语莺啼,春归蛇舞千山翠;

蛙鸣蝉唱,夏近荷摇一水香;

对联赏析:这副对联以“燕语莺啼”与“蛙鸣蝉唱”为起笔,通过声音意象勾勒出春夏更迭的生动场景,同时融入生肖蛇年的元素(“春归蛇舞”),形成视听交融、时空交织的艺术效果。以下从意境、手法、文化内涵三个维度展开赏析:

一、意境构建:从春到夏的感官长廊。上联:春之灵动,“燕语莺啼”以鸟鸣破题,激活听觉,瞬间将人带入春意盎然的氛围;“春归蛇舞”巧妙点明乙巳蛇年,用蛇的蜿蜒姿态暗喻山峦起伏(“千山翠”),形成动态视觉。色彩与生机:“千山翠”以夸张的绿色渲染春回大地的壮阔,与“蛇舞”的灵动相呼应,暗合《周易》“巳蛇属巽,为风木”的意象,象征万物生长。下联:夏之静谧,“蛙鸣蝉唱”延续声音主线,但转为夏夜典型的喧闹与宁静并存;“荷摇一水香”则通过嗅觉(香)与视觉(荷摇)传递夏日的清新,“一水”以小见大,暗藏“接天莲叶”的意境。动静对比:上联“蛇舞”为动,下联“荷摇”为静,但“摇”字又赋予静态荷花以微妙动感,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

二、艺术手法:对仗与象征的精妙运用。工对与宽结合,严苛的词性对应:“燕语”(主谓)对“蛙鸣”(主谓),“莺啼”(主谓)对“蝉唱”(主谓);“春归”(主谓)对“夏近”(主谓),“蛇舞”(主谓)对“荷摇”(主谓)。数字与空间:“千山”(宏大)与**“一水”(聚焦)形成对比,体现“尺幅千里”的国画构图思维。象征与隐喻,蛇年意象:蛇在传统文化中兼具灵性(《白蛇传》)与智慧(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蛇舞”既可写实描摹春蛇出洞,亦可象征祥瑞蜿蜒。荷的寓意:荷花喻高洁(“出淤泥不染”),“一水香”暗含“德馨远播”的儒家理想,与上联“千山翠”的自然之美构成精神升华。

三、文化内涵:时间哲学与生命礼赞。四时有序的宇宙观,对联隐含“春生夏长”的农耕文明时序,上联“春归”与下联“夏近”形成时间递进,呼应《礼记·月令》中“孟春蛰虫始振,仲夏鹿角解”的物候记录。

生肖与自然的共生,乙巳蛇年(2025)的“蛇舞”并非突兀,而是融入自然节律(春雷惊蛰,蛇虫苏醒),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蝉与蛙在《诗经》中常为夏之代言(如“五月鸣蜩”),形成文化符号的延续性。

对立统一的审美,上联热烈(莺燕喧闹)、下联幽静(荷香暗浮),但通过“舞”与“摇”的动词统一为生命的律动,暗合道家“刚柔相济”之理。

总结:一副对联的多元解读,此联既可视为“蛇年迎夏”的即景之作,亦可深挖为“自然与人文共鸣”的隐喻。其价值在于:感官层次:声(啼/唱)、色(翠/香)、形(舞/摇)的立体铺陈;文化厚度:生肖、物候、儒道思想的无声渗透;语言艺术:对仗工稳却无雕琢气,如“千山翠”与“一水香”,数字与色彩的碰撞浑然天成。若将此联用于园林亭柱,可搭配“竹石”背景,突出“蛇舞”的曲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