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喜欢吗?
发布时间:2025-05-06 16:03:28 浏览量:3
□冯刘克
用37℃的口吻诉说100℃的情感,用平淡的字词书写滚烫的热爱。一条路、一道河、一个菜市场、一家小馆、一棵树、一株花……郑州的风物万状在他的笔下绰约成风情万种。
他热爱得彻天彻底、深入骨髓,却表现出一派风轻云淡;他执着得掏心掏肺、撕心裂肺,却装作自己没心没肺。明明热爱的少一分就难以成文,却轻描淡写地给自己的书起名叫《只是喜欢》。
亦师亦友张新彬,现任中原网总编辑,2024年出版了一本散文随笔集《只是喜欢》。面世之前,送了我一本。书就放在床头,每天临睡前翻看几篇。
后来发现,夜读这本书根本无助睡眠。要不就是美食生香,勾动馋虫;要不就是故事动人,勾起回忆;要不就是天马行空,勾引思绪。幸而书的体例怪异,每篇文章之后都有一个名曰“推荐欣赏”的附录,吉拉德《科西嘉岛》、威廉·洛格斯代尔《哈利法之门》、亚历山大·吉尔姆斯基《卖橘子的犹太老人》、谢时臣《鹿鸣嘉宴图轴》、勃拉姆斯《第五号匈牙利舞曲》……看着这些枯索的名画名曲列表,才致昏昏欲睡。
只是喜欢吗?在《春天的味道》中,他吃了一碗荠菜馄饨,“那个瞬间仿佛接通了大地传来的讯息,带着泥土的芬芳、苦涩、清香、新鲜,在舌尖上依次炸开。这个信息比绽放的梅花、满天的风筝更加强烈地打开了整个春天。”这明明是爱的无以复加,怎么会只是喜欢?
记得在电影《后会无期》中,袁泉咬着字节幽幽地对冯绍峰说:“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这一句话成了这部电影的经典台词。而对于张新彬,只是喜欢,也许只是为了放肆,只是为了在自己的文字中放飞、癫狂、冲决、破防、乘风、逐浪、天雷滚滚、倒反天罡。
樱花树下,站谁都美。凡入文中,万物皆夺目成景。在书中,伊河路菜市场菜品丰富、人情欢悦、烟火升腾;国棉三厂美食汇聚、活色生香、挑逗味蕾;黄河迎宾馆法桐高大、白鹭成群、清幽雅致;金水河承载爱情、流淌欢畅、充满故事;桃园路的蚂蚁音像店光影陆离、包罗万千、镌刻经典;太康焦炸丸子是酥焦的、软糯的、满足的;汝河小区杏仁茶是清香的、滑润的、微甜的;奏响的音符是柔软的、平静的、发光的;飞过的鸟儿是轻盈的、敏感的、美丽的、生动的。经由文字,万事万物抵达了灯火通明的彼岸,镀上金光,灿然耀目。
茫茫人海,人跟人真的通感吗?同一台音响,有的人听出了高音通透、中音饱满、低音浑厚,有的人却听出了混沌一片;同一款茶,有的人喝出了回甘、生津、喉韵、体感,有的人却只知咕咚。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注定是多维、敏感、深入、锐利的,比如张新彬。在《小酒馆》一篇中,清酒“是高山纯净的雪低温冷酿的酒,清冽、纯洁,仿若初见。那一丝若即若离的米香稍纵即逝,怅然若失,复而又至,神魂颠倒。”“来自北美的红酒,圆润、浓郁、饱满,层次丰富,艳而不妖。”而在《胡辣汤》一篇中,他又写道“三千年悲欢离合,才得此厚重、圆润、老辣。这一碗下去,才垫得住底,沉得住气,可收可放,能文能武。”他用灵敏的神经末梢捕捉细致入微的感受,用浓稠的情感发酵,然后用放大n次方的张力显微出来,呈现出无法轻易抵达的精妙。
星光虽远,也照今晚。精神高蹈,观照花草。在张新彬的精神世界里,水墨画、油画、交响曲、协奏曲、书籍、电影等往来驰骋、繁复交织。而他沉浸其中、醉心不已、凌空起舞。精神的高蹈,支点不在虚无缥缈,而在对现实生活的观照。观照一词,在佛学中指以智慧照见事理,在美学中指人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对事物特性进行观察、体验、判断、审视等特有的心理活动,在阳明心学中是对自己内心和外在世界进行的反思和领悟。殊途同归,观照用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心灵照见的万事万物万理。
心灵的观照具备了上帝视角的特质,体悟更深,发散更广。
书中《阳台》一篇发轫自马奈的画作《在阳台上》,“阳台,是对建筑的突破,是写实中的写意,是沉闷生活中的短暂放松,是成人世界里的青春回望。”在这里,阳台脱离了功能性的意象,转而成为生活的慰藉之所。
《窗户》一篇承启于巴尔蒂斯的画作《窗边的少女》,“那些窗户里,曾经是一代人的青春和梦想啊。有多少人曾经和我一样,站在夜晚的窗边,看烟火红尘,叹孑然一身。”“终于活得衣冠楚楚,千疮百孔,心平似水,一言不发。所有的强颜欢笑,终要独自寂寞偿还。”在作者的窗户里,望见的不是风景,而是心路历程。
时光清浅,生活庸常,一路行来,跌跌撞撞,际遇沉浮,渐至麻木。《只是喜欢》,叩动心弦。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