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生站上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超显微外科技术
发布时间:2025-05-07 15:22:44 浏览量:3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近日,2025年第13届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学会(WSRM)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前,受巴塞罗那Germans Trial医院的邀请,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北大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负责人周喆刚主刀完成两例高难度下肢淋巴水肿超显微外科手术——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获得多国医生一致肯定,成为Germans Trial医院首个进行此类手术演示的中国医生。会议期间,周喆刚团队还进行主题演讲和发言5次,促进深圳超显微外科技术在国际舞台上实现新突破。
周喆刚(右四)在巴塞罗那Germans Trial医院主刀LVA手术
向世界展示深圳LVA技术
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学会是显微重建界两年一次的盛会,旨在提高显微外科的技术水平,推进显微外科医生的国际化交流,推广新的显微外科技术,促进显微外科在科学技术水平、乃至艺术高度上的发展。
今年WSRM的主题是“显微外科的艺术”。大会前一天,在巴塞罗那Germans医院,在该院手术团队的协作下,周喆刚完成了两例继发性淋巴水肿疑难病例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分别耗时2小时和3小时,切口小、出血量少,整个手术操作过程行如流水,他那娴熟又如“绣花”般的缝合技术,让在手术台旁观摩学习的西班牙、捷克、哥伦比亚等国的外科医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周喆刚成为Germans医院首个受邀完成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演示的中国医生,向世界展示了深圳在超显微外科技术方面的专业水平和“显微外科艺术”。
在大咖云集的WSRM上,周喆刚带领团队在淋巴水肿、肢体重建、脑淋巴疾病等多个领域进行重要主题演讲和发言5次。尤其是在脑淋巴疾病论坛上,作为发表主题演讲的三个中国外科医生之一,他分享了其团队创新LVA术式治疗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经验,在世界显微外科舞台上发出“深圳声音”。
已完成逾千例淋巴水肿手术
淋巴水肿是因淋巴系统循环障碍导致的进行性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肢体肿胀、皮肤纤维化、活动受限等,晚期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象皮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水肿在常见慢性病中列第11位,在致残类疾病中列第2位。在全球范围内,淋巴水肿患者约达2.5亿,其中乳腺癌、妇科肿瘤等术后患者占比高达30%~60%。在中国,淋巴水肿患者的发病率仍在逐年攀升。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突破,淋巴水肿的手术治疗也迎来革命性进展,超显微下的LVA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一项前沿有效技术。简单来说,就在放大数十倍的高倍显微镜下,用针线把还有功能的淋巴管和附近的小静脉接起来,为阻滞的淋巴液修建“人工渠”,让淋巴液可以顺利回流到静脉,从而消除水肿。但LVA不仅需要精细的显微器械,也需要操作者拥有超高的显微外科技术,难度系数较大,在国内仅少数医院能成功开展。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院手显微外科周喆刚团队一直致力于淋巴水肿的临床诊疗及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开展了包括抽脂、LVA、淋巴结移植等在内的全套治疗方式,成立了多学科淋巴水肿诊疗MDT,也是国内少数能开展LVA的团队之一。
自2022年以来,周喆刚团队已完成超过1000例的LVA淋巴水肿治疗手术以及40例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手术。该团队的LVA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处于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不仅造福了大批淋巴水肿患者和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还吸引了来自美国、埃及、伊朗、新加坡、印度、西班牙等国家的手显微外科医生专程来到医院进修学习显微手术,把深圳的显微外科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