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深山野生珙桐群落惊现“白鸽起舞”盛景,土家汉子38年守护这个秘密
发布时间:2025-05-07 18:24:03 浏览量:4
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习倩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厚丰溪村的十里横山,有一片面积约2亩的野生珙桐林正迎来盛花期,上万朵形如白鸽的苞片随风颤动,宛如群鸽振翅。这片被学界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群落,是土家农民覃正华用38年守护出来的一个生态奇迹。
清晨,晨雾还未散尽,58岁的覃正华已踩着露水攀上60度的陡坡。柴刀起落间,缠绕珙桐的葛藤簌簌坠落。
“这些藤蔓像绞索,会要了珙桐的命。”覃正华布满老茧的手掌轻抚着树干上的伤疤,今年是他守护这片珙桐林的第39个春天。
1987年,20岁的覃正华从父亲手中接过这片柴山时,只听到老一辈的人说“这树稀罕”,但具体珍贵在哪里,大家也说不上来。同村收盆景的村民曾提醒他:“这是珍稀植物,比金弹子金贵,得留着!”
覃正华当时并不知道,这些被当地人称为“鸽子花”的植物,学名珙桐,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那时附近乡镇盆景产业兴起,一株造型好的珍稀苗木能卖上千元——相当于普通农户全年收入。周边不少村民瞅准商机,纷纷投身挖掘珍稀树木的行列。与此同时,山林里诸如葛根、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因市场广阔,也能为村民带来实打实的收入。“钱没了可以再赚,可这片珙桐林要是没了,就永远消失了!”在众多利益诱惑下,覃正华却做了个“傻决定”:让柴山闲置,自己选择打零工以维持家庭生计。
为了给珙桐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覃正华可谓绞尽脑汁。他仔细观察陡坡地形,清理水沟环境,确保雨水能及时排走,避免积水影响珙桐根系。他还四处寻觅、移栽鸢尾花等适合与珙桐伴生的植物,丰富山林生态系统。
“几乎每天都来打理几个小时,坚持了好些年,这片珙桐树林才慢慢有了如今繁茂的模样。”覃正华倍感欣慰。
“树苗小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任何人这是珙桐树,总担心有人砍柴伤了它或者偷采它!”覃正华指着一处陈旧的树干横截面疤痕说道:“早年修路,施工人员对珙桐缺乏认知,不小心伤了这棵,现在又长回来了。”谈起这段往事,他还带着一点心疼。
智能手机普及后,村民们都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点滴,可覃正华很少分享自家山林的照片,更绝口不提珙桐。“盼树成林,就跟盼自己孩子成龙成凤一样。”38年来,他将这片珙桐林的秘密深埋心底,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连附近的乡邻也不例外。
正是这份近乎偏执的坚持,让这片珙桐林得以在岁月中安然生长,长大成林。“多好看啊,真正地开花结果!”覃正华弯腰捡拾着地上的珙桐花瓣,小心翼翼地放进随身携带的口袋里。花瓣洁白如雪,边缘微微卷曲,像极了鸽子的羽毛。
如今,这片曾经不起眼的柴山,已成为拥有30余株平均树龄50年珙桐的野生群落。“最大的一株胸围达127厘米,100厘米以上的有15株。”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股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后,将这些信息登记到全县珍稀古树名木保护系统电子档案。
五一前后,这片白鸽迎来了盛花期。万千“白鸽”在风中起舞的壮观景象,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县林业局已在这里竖立了保护牌,我也义不容辞成为这片山林的守护者。”站在山脚,望着绵延的珙桐林,覃正华感到无限欣慰。想起38年前那个第一次见到“白鸽”飞舞的下午,一个“留着”的念头,会成为他半生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