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78岁汪明荃上海开唱引热议:情怀OR生意?癌症后的她如何撑起舞台

发布时间:2025-05-08 13:24:36  浏览量:3

78岁汪明荃上海开唱引热议:情怀还是生意?癌症后的她如何撑起舞台?

当“汪明荃78岁上海首场个唱”的消息冲上热搜时,舆论瞬间分化成两极。有人高呼“阿姐(汪明荃昵称)yyds”,也有人冷嘲“连走两步都喘,这票钱花得冤”。但抛开情绪化争论,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在流量为王的内娱,一位年近八旬的歌手坚持开唱,究竟是艺术生命的延续,还是商业逻辑的裹挟?

根据公开信息,此次演唱会票价分五档,最低280元,最高飙至1280元。这个定价远超同龄歌手平均水平,甚至直逼顶流偶像演唱会。但汪明荃团队回应称:“成本涵盖乐队、舞美、医疗保障等,利润空间有限。”

可观众不买账的点在于:一位早已功成名就的“奶奶级”艺人,何需在古稀之年如此拼命?更有人翻出她早年患甲状腺癌、乳腺癌的病史,质疑高强度演出是否透支健康。但汪明荃在采访中直言:“我开演唱会不为赚钱,只为对得起那些喊了我几十年‘阿姐’的观众。”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汪明荃的复出之路,那一定是“用生命在较劲”。

2002年,汪明荃确诊甲状腺癌;2018年,乳腺癌再次来袭。两次与死神擦肩,她却把病房变成了“训练室”。化疗期间坚持练声,术后刚能下床就扎进健身房。用她的话说:“癌细胞可以偷走我的时间,但偷不走我的嗓子。”

为备战上海演唱会,汪明荃的日程表堪比“特种兵训练”:

每天5点起床:先做1小时呼吸训练保护声带;健身房2小时:重点强化核心肌群,避免舞台摔倒;粤剧基本功:扎马步、水袖功样样不落,连年轻舞者都自愧不如;饮食管控:演唱会前3个月戒糖戒辣,靠蒸气吸入缓解咽喉炎。

即便如此,高龄带来的生理局限仍难以掩盖。上海场演出中,她唱到《万水千山总是情》时气息不稳,转身动作略显迟缓,有观众拍下视频配文:“阿姐真的老了。”但更多人注意到细节:每唱完一首歌,她都会偷偷用手撑腰缓解腰痛;中场休息时,医疗团队随时待命。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汪明荃在演唱会中埋下多个“情怀彩蛋”:

特别改编《夜来香》,融入石库门弄堂叫卖声;用标准上海话演绎《上海滩》,观众直呼“DNA动了”;舞台设计复刻30年代百乐门,连伴舞旗袍都参考老照片。

但这些用心,在“高价票”面前显得苍白。有粉丝算账:“1280元的内场票,够我抢三次周杰伦演唱会”;也有乐评人犀利指出:“情怀不该成为溢价借口,艺术价值需与市场价值对等。”

年轻时:被骂“过气”“炒冷饭”;年老后:又被嘲“倚老卖老”“消费情怀”。

反观欧美乐坛,70岁开唱的滚石乐队、80岁仍活跃的托尼·班奈特,观众更关注艺术表现而非年龄。这种差异背后,是华语乐坛对“老艺术家”价值认知的断层——要么被神化,要么被妖魔化。

当被问及“为何不退休安享晚年”时,汪明荃的回答直白得令人心酸:“我不怕死,但怕被遗忘。”

据香港演艺协会统计,60岁以上艺人中,72%面临“无工可开”窘境,仅8%能靠商演维持生计。汪明荃虽贵为“镇台之宝”,但香港TVB近年缩减艺人开支,她的演出收入占比已超60%。

但金钱绝非唯一动力。在演唱会纪录片中,她哽咽道:“每次听到台下喊‘阿姐’,就想起1966年刚入行时,那个在丽的电视台训练班擦地板的自己。”

汪明荃演唱会风波,本质是代际审美冲突的缩影。

年轻人质疑:“花1280元看老人唱歌,不如追星”;中老年粉丝力挺:“这是我们的青春,多少钱都值”;行业视角则更清醒:老艺人复出需平衡艺术传承与商业逻辑,既不能“卖惨圈钱”,也不该被道德绑架。

或许,我们该学会用更包容的眼光看待“高龄舞台”:

对艺人:78岁还能唱跳,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对观众:花钱买的不只是演出,更是对一个时代的致敬;对行业:老艺人的坚守,恰是内娱最稀缺的“长期主义”。

结语:当汪明荃在谢幕时颤抖着说出“只要还能唱,我就会一直唱下去”,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对艺术的敬意,也有对生命的礼赞。至于这场演唱会值不值票价?或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说:“1280元买不到青春,但能买回被岁月偷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