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乡村“小戏骨”走向世界“大舞台”

发布时间:2025-05-09 16:30:12  浏览量:2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钟兴茂 记者 葛仁鑫)“这些娃儿演得真好!”“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川剧了!”“小小年纪不得了哟!”近日,在四川成都彭州市丹景山镇的一场集会上,彭州市隆丰小学学生表演的川剧经典剧目《滚灯》赢得了乡亲们的叫好和掌声。

乡亲们不知道的是,台上的小演员们不仅实现了川剧“下乡”,还实现了川剧“出国”。

“去年暑假,我们去日本演出了3场,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会到不同国家文化的特色。”隆丰小学四年级5班学生张宸洋说。他是学校“蜀之韵”少儿川剧艺术团《滚灯》节目的第四代主演。近年来,该校艺术团不仅去了日本,还去了摩洛哥表演,国内的演出邀请更是数不胜数。“能代表学校把川剧展示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朋友,我感到特别自豪。”张宸洋说。

隆丰小学学生在校园内表演川剧。隆丰小学供图

川剧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剧,而隆丰小学,就位于全国“川剧之乡”彭州市隆丰镇。

2012年,成都市提出“学有良教,一校一品”的发展思路和要求。隆丰小学当时和许多农村小学一样,存在缺乏专业教师、师资年龄结构老龄化等问题。面对困境,隆丰小学结合隆丰镇全国“川剧之乡”的群众基础,以学校音体美教师为主体,邀请当地川剧传承人做指导,开启了川剧特色教育的探索。幸运的是,2013年,川剧表演艺术家、两度梅花奖得主刘芸到彭州开展文艺支教活动,对隆丰小学川剧教育大为赞赏,双方建立起合作关系。

由此,隆丰小学的川剧特色教育构建起三级师资梯队,既有知名艺术家的指引,又有地方传承人的专业教学,还有学校教师的普及与融合,打造出了一个个精品节目,编写了《川剧常识》等校本读物,既实现了部分学生的特长发展,又向全校师生普及推广。老师们还将川剧与学科教学融合,在语文课上赏析川剧唱词、美术课上画川剧脸谱、体育课上跳少儿川剧课间操,开发出从特色走向融合的“蜀韵美”川剧校本课程。

如今,隆丰小学的川剧不仅受邀到各地演出交流,学校的原创剧目《我是川剧小戏迷》《我们都是传承人》还分别获得2022年和2024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小梅花优秀集体奖。

“川剧是学校最亮眼的名片,而这背后是我们十余年的坚持、传承与创新。”隆丰小学校长何明春谈到,学校还将持续探索,以传统文化赋能现代教育,在特色化办学中实现五育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作者:钟兴茂 葛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