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擦边”短视频泛滥成灾:谁在纵容这场隐秘的流量狂欢?
发布时间:2025-05-12 12:36:00 浏览量:4
当本该纯净的校园生活被低胸吊带、扭胯热舞取代,当未成年人的身体成为“流量密码”和“明码标价的商品”,这场打着“青春日常”幌子的灰色交易,正在互联网的阴暗角落悄然蔓延。《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从“初中生变装”到“校服下的腿”,从“举牌代跳”到“团播招人”,未成年人“擦边”短视频已成黑产链条,评论区充斥着不堪入目的留言,而平台算法竟成为推波助澜的帮凶。
在某个短视频平台上,一名16岁女孩的账号充斥着低胸装和扭动腰肢的舞蹈,评论区满是“真馋人”“求更热辣”的挑逗话语。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账号背后不乏家长的身影——一位疑似由母亲运营的账号,主角是年仅十一二岁的女孩,其衣着暴露的视频引发争议后,评论区竟有网友质问:“这个妈妈是怎么当的?!” 这些被流量裹挟的家长和运营者,将孩子的纯真当作牟利工具,而未成年人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畸形的价值观洗礼。
“擦边”产业链的运作远比想象中猖獗。在“种草”平台上,“代跳”服务已形成灰色市场:16岁少女以9.9元的价格出售“挡脸热舞”视频,透视装、扭胯动作均可定制,购买者甚至能将其伪装成自己的作品发布。更隐蔽的是“举牌”交易,未成年人身体部位被明码标价,“胸举”“私举”等隐私部位标价越高,性暗示语言取代了原本的祝福语。这些行为不仅践踏法律底线,更将未成年人推向色情黑产的深渊。
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推手”角色。记者实测发现,仅需搜索关键词并点赞几个类似视频,首页便会源源不断推送未成年人“擦边”内容。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未满16周岁者注册直播账号,但现实困境在于:化妆和滤镜模糊了年龄界限,而“团播招人”广告公然宣称“15岁以上即可加入”,甚至吸引9岁儿童上传黑色蕾丝吊带热舞视频。某前审核员坦言,机器审核对“软色情”识别率低,人工审核又难以及时应对层出不穷的“黑话”变种,导致大量打擦边球的内容蒙混过关。
这场流量狂欢的背后,是多方责任的集体缺失。平台为追求用户黏性,对算法推荐的“隐形诱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部分家长将孩子视为“摇钱树”,放任甚至鼓励其参与低俗内容创作;而MCN机构则打着“才艺展示”旗号,将未成年人包装成“学生妹”吸引特定群体。法律层面虽有限制,但“软色情”界定模糊、违规成本低等问题,让监管始终滞后于黑产进化速度。正如专家所言,当“未成年人专区”沦为流量洼地,当“限流封号”难抵利益诱惑,建立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的技术防线、严惩纵容黑产的家长和机构,或许才是破局关键。
保护未成年人并非技术难题,而是社会良知的选择。若放任资本和流量继续啃噬孩子们的青春,今天的“擦边”热舞,终将成为一代人难以愈合的精神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