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课堂 | 苗族、布依族、彝族、侗族……“舞”动多民族DNA!
发布时间:2025-05-12 15:53:53 浏览量:2
舞蹈教室里,鼓点声声
时而轻盈如细雨
时而沉重如雷鸣
老师在教室前方专注地挥动着鼓椎
同学们在鼓点的引领下
踏着轻快的步伐
翩翩起舞
演绎着苗族民间舞的韵味与风情
课程介绍
《贵州民族民间舞》课程是由我校音乐学院为舞蹈表演和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性课程,由讲师涂元元、张梦柔和郑荣荣负责教授。
教学内容以贵州苗族民间舞为主体,布依族、彝族、侗族等具有代表性的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舞蹈为辅,包括身体训练组合,风格性、表演性综合组合,技术技巧以及木鼓训练。
舞韵苗风,融个性于传统
苗族民间舞深深植根于贵州这片充满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因此,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涂元元不仅着重于规范学生的舞蹈动作,更希望他们能在展现传统民舞韵味的同时,将个人风格融入舞蹈之中,让舞蹈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采。“我期望我的学生们跳出的舞蹈并非与我一模一样,而是他们自我灵魂的展现。”涂元元说道。
这门课的另一大魅力所在,便是课堂上连绵不绝、错落有致的鼓点声。涂元元始终坚持苗舞的传统节奏,即富有特色的非规整拍数。
现场鼓声咚咚,同学们跟随鼓点起舞,身姿轻盈,苗族舞蹈韵味十足。“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舞蹈展示环节,老师敲鼓、我们跳舞,我合着鼓声尽兴而舞,在鼓声里我放松又收紧,想象着自己真的在和少数民族一起共舞。我越是跳得尽兴,涂老师的鼓声也越激昂,在涂老师的课堂上我总是能收获到舞蹈的乐趣。” 舞蹈表演专业2202的龙诗雨说道。
涂元元也会仔细关注每位同学的动作,一旦发现动作有误,立刻暂停鼓声,轻步上前,手把手调整姿态,耐心纠正,以确保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
“因材施教不仅是贵州大学一贯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更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因此,涂元元在为学生设定标准的同时,更加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给予充分的自由和空间,以便他们能够将个性融于传统,展现少数民族舞蹈的风韵所在。
鼓励式教育,关注学生成长
“刚开始我们上课的队形是随意排列的,但元元老师会看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即使在最后一排也能被她看到。”舞蹈表演专业2303的武圣哲说。
在课堂上,涂元元总能准确无误地喊出每位同学的名字。“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首先组织学生排好队形,并请班长根据队形绘制一份名单。在最初的几节课里,我就会仔细对照这份名单,熟悉每位同学的面孔。待我完全记住后,便能轻松叫出名字了。”
当被问及为何采取这样的做法时,涂元元回答:“我认为如今的学生非常希望得到关注,我期望他们是在充满鼓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一直坚持喊每位同学的名字,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涂老师会平等对待每位同学,认真负责、专心投入每节课的教学中,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 舞蹈表演专业2301司佳祺表示。
在涂元元的引导与关怀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民族民间舞”。
“很庆幸涂老师发现了我,或许在得到老师肯定的那一刻起,苗舞就已经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舞蹈表演专业2303的向薇说。
“我非常喜欢这门课,这门课让我释放了天性。涂老师是一名十分优秀的老师,她教得非常棒。”舞蹈表演专业2202的郑颖说。
用心投入,多样化教学
鼓声之外,涂元元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也时常在教室里回响,时而低沉、时而高昂,紧紧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她全神贯注地讲解,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生怕错过一个细节,整个课堂便就沉浸在这样一种专注而热烈的氛围中。
“涂元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舞蹈知识,她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实践教学、分解教学等满足我们的学习需求,而且她也会亲自示范舞蹈动作,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苗舞的动作要领。”武圣哲说道。
在上课前,涂元元会先给同学们讲解一些苗族民族民间舞的历史进程、舞蹈背景、文化内涵,风格特点等理论知识,让他们在开始练习舞蹈动作前了解苗族舞蹈背后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体会苗族民间舞的特点。
涂元元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们的青睐。“涂老师很会运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向我们教习民舞,她会先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习俗、文化以及动作的来源和动作的风格特点等,再向我们展示具体的动作姿态,层层递进、富有逻辑,让我们受益匪浅。”龙诗雨说道。
去年年底,有部分学生因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无法亲临课堂,但同学们自发组织,将手机固定在墙角,录制授课内容,供参赛同学观看学习。
“有时我还会调皮一下,对着镜头说,看好了,我要教新动作了,你可得仔细学!”涂元元回忆起那段时光,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容。
鼓声渐歇,舞步未停。
在贵州大学《民族民间舞》的课堂上,涂元元以鼓点为引,将苗族舞蹈的千年韵律注入年轻血脉;学子们以热情为墨,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化篇章。
从规范动作到个性表达,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创新,师生共同守护的不仅是舞姿的优美,更是民族文化的根脉。
正如那连绵的鼓点与跃动的身影所昭示的——传承之路永无止境,而我们,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