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校园日常”岂能成为未成年人跳擦边舞的幌子?
发布时间:2025-05-12 17:03:44 浏览量:3
不能让未成年人继续舞动在隐秘的角落,成为流量的工具
上着吊带、下穿短裙,随着音乐跳舞,眯眼、嘟嘴、扭屁股……近日,据法治日报报道,这样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大量存在,主角小的十一二岁,大的十五六岁,她们穿着打扮成人化,跳着劲歌热舞。部分未成年人游走在擦边、“软色情”的灰色地带,畸形引流在网络的隐秘角落悄然进行。
据报道,一些账号打着“初中生”“校园日常”等标签,背后却暗藏玄机。在“校服下的腿”“初中生变装”等标签掩盖下,博主上一秒还穿着校服,下一秒则穿紧身露肩装、超短裙等秀性感身材,或跳扭胯舞。同样暗藏色情内容的还有“举牌”“代跳”,通过花费一定金额,把未成年人的身体隐私部位用来展示指定拍摄内容,或由未成年人接“擦边代跳”。
↑漫画据法治日报
这样的擦边视频、“软色情”视频何以屡禁不绝?一方面,一些不良直播公司、团播团队等将未成年人当作流量密码,“团播招人,年龄不限”“年龄不是问题,只要颜值过关”……通过无底线地招揽未成年人加入,让未成年人成为流量工具。另一方面,部分平台算法根据用户喜好、停留时长等,不断推荐类似视频,导致低俗内容被持续推送。此外,一些家庭监护的失位加剧了这一乱象,无论是疏于管教沦陷在擦边视频中的孩子,还是将孩子视为摇钱树,主动运营孩子的“劲歌热舞”视频,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顾及孩子的成长与尊严。
从平台层面来看,审核难度大,也给这类内容可乘之机。比如相关“黑话”不停迭代,机器审核针对“软色情”视频存在判断不准确的问题,还得依赖人工再审核。成熟的妆容与滤镜也会模糊未成年人的外貌特征,仅凭外表难以分辨一些主播是否年满16周岁。
近年来,对网络平台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的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久久为功,破除流量与算法之弊。平台应持续更新审核规则和算法模型,提高发现和处理能力,比如建立“未成年人内容分级库”,对校服、教室等场景增加敏感词过滤机制。
监管部门则要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平台和账号,提高违规成本,让未成年人擦边视频的制造者付出高额代价,形成震慑效应。还可以鼓励公众及时发现并举报类似内容,不能让未成年人继续舞动在隐秘的角落,成为流量的工具。
唯有多管齐下,用“硬手段”斩“软色情”,才能避免未成年人被擦边、色情“围猎”,用数字文明守护住未成年人的纯真。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和生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