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女王茅善玉:从舞台名角到戏曲领航者
发布时间:2025-05-12 22:03:49 浏览量:5
在沪剧的耀眼世界里,茅善玉就像最闪亮的明星。她声音甜美,表演细腻,演过《红灯记》里勇敢的小铁梅,演过《石榴裙下》里可怜又善良的卢雯慧,还演过《一个明星的遭遇》里迷人的周璇,塑造了好多让人难忘的角色,大家都叫她“沪剧女皇” 。后来她从演员变成了上海沪剧院院长,又扛起了振兴传统地方戏的担子,开启了不一样的奋斗之路。本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我们一起走进茅善玉和沪剧的故事。
懵懵懂懂入行,打开沪剧大门
茅善玉12岁那年,对沪剧一点都不了解,就稀里糊涂去参加了上海沪剧团学馆的招生考试。那时候她以为学沪剧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没想到这一考,就走进了沪剧艺术的大门。可刚进学馆,因为没有基础,她就遇到了大难题,专业水平比一起进去的孩子差了一大截。人家都能像模像样上台表演了,她还在为怎么正确发声发愁,唱歌只能扯着大嗓门乱喊。
有一次演折子戏《星星之火》,她演一个12岁的包身工。其他演员一开口,观众就鼓掌叫好,轮到她唱的时候,因为高音上不去,观众直接喝倒彩。演出结束,老师和剧团领导跟她谈心,很委婉地说她可能不太适合当沪剧演员,还建议她去舞美队管服装。这对一心想当演员的茅善玉来说,心里特别难受,但也一下子激起了她不服输的劲儿,她心里想着:“不行,我一定要当演员!”
努力成长,在舞台上发光
茅善玉把自己想继续当演员的想法告诉了老师,幸运的是,老师们尊重她的选择,愿意再给她半年时间,看看她能不能在专业上有进步。这半年里,茅善玉开始拼命练习。她每天早早起床练嗓子,从最基础的发声方法学起,一点一点纠正自己的发音和呼吸方式。为了攻克高音的难关,她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不断找适合自己的发声办法。
老师们的鼓励也给了她很大动力。老师们说,她有点沙哑的声音虽然不像其他沪剧演员那么清亮,但有沪剧独有的味道,很有上海特色。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茅善玉慢慢学会了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水平提高了很多。半年后,她成功留在了演员队伍里,从此在沪剧舞台上越走越顺。
从那以后,茅善玉在舞台上表现特别出色。她演的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不管是《红灯记》里的小铁梅,还是《一个明星的遭遇》里的周璇,她都能把角色的性格和感情把握得特别准,用生动的表演和深情的演唱,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她的表演不仅在国内受到很多人喜欢,还登上了国际舞台,让沪剧这门地方戏曲艺术在世界上也有了名气。
扛起传承责任,为沪剧发展努力
随着时间过去,茅善玉从优秀的沪剧演员变成了上海沪剧院院长。身份变了,责任也更重了。她很清楚,现在各种文化都在发展,传统地方戏面临着很大挑战,沪剧想要传承和发展,得下更多功夫。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茅善玉带着沪剧院做了很多大胆尝试。在创作新剧的时候,她鼓励年轻编剧和演员尝试新的故事和表演形式,把现代的东西融入到沪剧里。比如在一些新戏里,加入了现代音乐和时尚的舞台设计,让老沪剧有了新活力。她还积极推动沪剧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开展各种活动,让年轻人了解和喜欢上沪剧。
在培养新人方面,茅善玉也花了很多心思。她知道,有了人才,沪剧才能一直传承下去。所以她亲自指导年轻演员,把自己多年演戏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在她的培养下,很多年轻的沪剧演员慢慢成长起来,成了沪剧舞台上的新生力量。
茅善玉的一生都和沪剧紧紧连在一起。她从一个啥都不懂的孩子,成长为沪剧舞台上的大明星,再到为沪剧发展到处奔走的带头人,每一步都不容易,却一直坚持着。她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证明了对沪剧艺术的忠诚,也为传统地方戏的传承和发展,写下了一段特别感人的故事。以后,相信在茅善玉和很多沪剧人的努力下,沪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会在新时代变得更加精彩。
大家对茅善玉和沪剧的故事有什么想法?有没有被她对沪剧的热爱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