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红岩思政课③丨舞台变课堂 剧场里的思政课启航啦

更新时间:2024-10-25 07:04  浏览量:86

开栏语: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重庆这座城市最具鲜明特色的红色标识。

上游新闻特别策划推出“红岩思政课”系列报道,深度挖掘现代化新重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功能,探寻重庆大中小学校红岩精神主题特色思政课,记录红岩精神如何以创新多样的方式融入巴渝大地学生课堂,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西南大学思政大课堂!”

10月14日晚,“千秋红岩 信仰力量”西南大学情景展演式思政大课堂在学校光大礼堂举行。

“究竟什么是红岩精神?它是怎样产生的?它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当代价值?”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鹏作为当晚的主讲老师,向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抛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

紧接着,舞台上缓缓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光辉历程娓娓道来。

看先辈脚步 学红岩精神

跟随着武鹏的讲述,思政大课堂正式开启了第一篇章——《雾都明灯》,引领着师生们共同回望那个在抗战期间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老重庆。音乐学院陈若旭教授现场钢琴演奏《保卫黄河》,激昂的旋律将同学们带入了那“风在吼马在啸”的峥嵘岁月。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在武汉出版最后一期,同日,同一期号、不同内容的《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发行。”1939年1月,中共中央在重庆组建南方局,为雾都重庆点亮了一盏精神的明灯!

在第二篇章《弥天大勇》中,武鹏带领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故事。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伴着大屏幕上播放的影像资料,武鹏激动讲述,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写诗称赞:此乃“弥天大勇”。

随后,新闻传媒学院的老师用《新华方面军的一名老战士》这篇故事,带领同学们重温了《新华日报》1947年3月被迫在重庆停刊,全体职工撤回延安的故事。

“我叫小萝卜头,你在做什么呀?”在第三篇章《烈火中永生》中,小萝卜头、江姐轮番出场。望着台上可爱的小萝卜头,还有宁死不屈、英姿飒爽的江姐,台下的师生们时而攥紧拳头,时而偷偷抹泪。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随着陈然那激昂的《我的自白书》与何敬平深情的《把牢底坐穿》诗朗诵缓缓响起,现场的师生们无不为之动容,眼眶渐渐泛红。

伴随着《红梅赞》的音乐声,第四篇章《红岩精神永流传》迎来了尾声……

“亲爱的同学们”武鹏那坚定的声音在会场回荡,“历史,它是我们最宝贵的教科书,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清醒剂!经过今日这一场深刻的学习,我们共同探寻了红岩精神那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以及它不朽的精神实质。”

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它是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

“红岩精神是一座丰碑,它用鲜血告诉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红岩精神是一面旗帜,它用生命告诉我们,奋斗的道路上总有牺牲。”

武鹏深情注视着台下师生,“红岩精神是一种信念,它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红岩精神永放光芒,需要当代青年去弘扬、去传承、去践行!”

用“三层课堂” 带动课程思政

“《红岩》的作者是四川人,我也是四川人,从小听着小萝卜头和江姐的故事长大。”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4级学生程小凡说,一直以来,“红岩”两个字在她心中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在这一堂大思政课中,她数次泪目,感觉自己和“红岩”的距离被拉近了,深刻体会到了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次思政大课堂的形式更加新颖了,内容更加丰富了,效果也更加明显了。”武鹏介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次的思政大课堂是针对大一新生举行,除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外,也联合了音乐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师资力量,不但让内容更加丰富了,同学们学习也更加深入了,同时也更好地推进了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和传承。

武鹏表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通过这样一堂开学思政大课,能够让大家对红岩精神有一个客观了解,也对新时代思政大课堂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更能够激发同学们“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的理想和信念。

“‘千秋红岩 信仰力量’情景思政大课,紧紧围绕红岩精神,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大学生、小学生联袂演出,形成了思政小课堂、学校全课堂、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通。”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斌表示,把学校思政课堂搬上舞台,把场馆育人载体搬进校园,是大思政课的一次有益探索。

唐斌认为,“千秋红岩 信仰力量”的再次开演,是思政课教学深化改革的积极探索,这样的思政课形式,能够通过场景的浸润,打破传统教学受场地限制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整个思政大课更具有层次感和带入感,在以情动人的基础上以理服人,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千秋红岩 信仰力量’情景思政大课堂于2023年5月24日首演,本次为第三次演出。”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西南大学学校党委积极拓展育人阵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截至目前,西南大学以示范、重点、核心“三层课程”带动6000余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建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项、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6项,获批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未来,“千秋红岩 信仰力量”思政大课堂还计划在重庆各大中小学开展巡演。学校也将继续打造更多优质精彩的情景思政大课堂,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邹飞 张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