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低空经济下的网络安全:机遇与挑战共舞

发布时间:2025-05-14 17:05:15  浏览量:2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焦点。我国自 2023 年起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在政策驱动下,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增长迅猛,2023 年行业规模突破 5000 亿元,同比增长 33.8%,预计 2026 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低空飞行器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带来诸多便利。在物流运输中,无人机突破地理限制,解决城市 “最后一公里” 配送难题,还能为偏远、高危地区运输物资;环境监测时,智能飞行平台搭载设备,实现大范围快速扫描和实时数据分析,效率远超传统方式;应急救援场景里,集成多种功能的飞行系统能及时提供现场情报,延长救援时间。

然而,低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风险。从技术集成角度看,低空飞行器的无线通信系统存在安全缺陷,易受电磁干扰和气象条件影响,导致通信中断或数据受损;卫星导航系统易遭欺骗攻击,使飞行器偏离航线;分布式拒绝服务等网络攻击还会造成飞行器失联或失控。

行业标准化缺失与监管滞后也是大问题。技术标准不统一,各厂商技术方案异构,引发系统兼容性问题,威胁数据传输安全和飞行控制可靠性。供应链各环节都可能被植入恶意代码,带来安全隐患。监管体系在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估机制、违法惩戒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民用无人机市场在网络安全责任划分、数据主权保护等立法上也不完善。

此外,安全意识薄弱贯穿低空飞行器产业链。制造商为追求市场竞争力,重功能开发、轻安全验证,安全测试走过场;用户对飞行器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认知不足。这些问题使低空飞行器从研发到应用都危机四伏。为保障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构建全方位网络安全体系。在技术攻关层面,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实施研发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联合开展安全技术攻关,深度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攻击场景,验证防护效果。监管体系构建也很关键。要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框架,明确各方安全责任边界,同时构建动态监管机制,让监管与技术创新同步。产业协同发展上,实行白名单管理和采购制度,保障供应链安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业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行业网络安全意识。低空经济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平衡安全与发展,推动飞行器性能提升的同时,建立严格安全标准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完善、产业协同,打造安全可控的低空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