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城投公司,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发布时间:2025-05-15 08:48:31  浏览量:1

你敢相信吗,一个号称投资百亿的游乐场,只运营了几个月,突然因为要“整改”而关闭了好几年,到后来直接烂尾闲置,不搞了。

我说的,就是贵州贵阳的东方科幻谷,而这个项目的主要买单人,是贵州双龙航空港开投集团——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个典型的城投公司。

这么巨额的国资浪费,敢情花的不是自己钱。主导引进的城投一把手,后来跑去安顺当区委书记,现在也被抓了。

当然,类似这种巨额国资打了水漂的事情,不止在贵州这种西南地区,在一线大广州也照样发生。

有人统计过了,前两年广州城投系光是给恒大、雪松、富力的钱,加起来就差不多小两百亿了,现在这三家公司都暴雷了,这钱也约等于没了。

被套牢的城投公司越来越多,日子自然越来越难。

广西某市国资委发文,要求所有平台公司降工资。四川某市城投,前年就降了公积金缴存比例。更有甚者,今年的薪酬直接砍了30%,每个月只发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更别指望了。

城投公司的好日子,看来已经渐行渐远了。

曾几何时,地方城投公司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对GDP增长的贡献卓著,更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

过去那些年,他们的日子还是很爽的。

以前地产市场火热,城投背靠地方的信用背书,举债拿地搞建设,把项目搞起来后加价卖出去。

在地价房价蹭蹭上涨的时候,这是一个正循环。靠着这套模式,很多地方的基建突飞猛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但在地产市场熄火的时候,这套模式就跑不通了。

房子卖不动,收入断崖式下跌,过去欠下的债却像催命符,上面还严控隐性债务,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轻松借新还旧。于是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城投公司就像被一座大山压着,喘不过气来。

在这样的绝境下,降薪裁员,与其说是主动改革,不如说是求生的无奈之举。

有人说,城投的诸多项目就像是一颗糖,外面包裹着绚丽的糖纸。一旦揭开这层绚丽的糖纸,里头竟是一颗雷。

咱还是拿广州城投举例,广州城投本身也是个大开发商,它手上有两个投资巨大的在售项目,天河的天禧,越秀的东园公馆,当年都是高价拿的地王,开发成本高得吓人,吹风价也是高高在上。结果市场不认,大幅降价也卖不动。

天禧据说最低打到了七折,去化率不到1/3。

东园公馆更是地王中的地王,楼面价超7万,开发成本超11万,开盘价曾吹到13万,现在据说最低8字头了,同样是打七折。然而开盘快两年,256套房只卖了40套,按这速度得卖十年。

拿一块地,套住一个项目,这个例子说明,即使有钱、有融资能力,但如果核心业务出了大差错,钱也只能续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说到底,城投今天面临的一切,就是过去的模式走到了尽头,叠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必然。

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是根源,过度依赖土地和借债是表现,现在这两条路都走不通了,过去无往不利的城投信仰自然也会被打破。

虽然各种解决方案都在研究和尝试,但指望城投们能短期内翻身,不现实。

可以说,城投的寒冬已经到来,而且这冬天不会短。员工降薪裁员,不过是这场大戏的开场。

它们能不能熬过去,能不能成功转型,这条路怎么走,还有多少坑,谁也不知道。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