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共舞,要让企业站好“C位”
发布时间:2025-05-15 15:36:37 浏览量:1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如何保障企业在双链共舞的无缝对接中站好创新主体地位?5月13日,在全国政协“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此积极建言。
“越来越多的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推动技术突破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在重大科技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前期调研的情况,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志刚建议,增加企业牵头重大项目比例,深化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建设,改革以专家为主的评审模式,增加企业在最终评审中的发言权。
事业发展,要在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现实中,部分创新团队、企业面临着原始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转化路径模糊、人才流动受限等困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坦陈,破解这些难题,一方面,要以制度保障长远攻关、以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团队、企业的原始探索,通过长期积累和创新策源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另一方面,要建立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共融体系,形成人才“旋转门”机制,让人才像“燕子”一样在技术和产业中穿梭,带动融通,形成新质生产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与企业是较强的上下游耦合、互相支撑、协同发展关系。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看来,要把握时代所需,强化产教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人才科技供给。
“目前,企业参与高校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尚不健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何志敏建议,深入实施共建特色班、共建课程、科研联合攻关、实验室开放、企业训练营等协同育人项目,着力构建产业创新人才协同培育融汇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应加大人工智能在企业创新中的应用,进一步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
“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支持企业创新的科技攻关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企业在全链条创新中的作用。委员们期待,多方建言能够形成合力,让企业站好创新“C位”,既多产出科技成果,又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
本文来自【人民政协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