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今日开幕,李子柒亮相开幕现场
发布时间:2025-05-28 14:49:55 浏览量:4
当非遗传承从静态保护走向城市公共空间的动态活化,一场关于文化生命力的实践正在成都上演。5月28日,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运营的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热闹非凡,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这里开幕。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非遗领域重点品牌性节庆活动之一,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来已连续举办八届。成都是非遗节的永久举办地。
本届非遗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以“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6月3日,以“3+3+N”活动体系(三大主体板块、三大特色板块及系列配套板块),继续致力于探索非遗的多元融合路径。
巡游表演 中外非遗激情碰撞
28日上午的开场表演分为“新路寻根”“新章铸魂”“新生跨界”“新元传灯”四个部分,通过蜀锦舞、峨眉武术、太极表演、陕北说书与街舞跨界等多种形式,展现了非遗的国际对话与跨界创新。
一百位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非遗传播者代表带着他们的作品,穿过巨幅蜀锦形成的非遗大道,向现场嘉宾挥手致意;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李子柒、舞狮小女孩林熙悦等网络名人也来到了开幕现场,让观众们惊喜不已。
随后的巡游表演分为“江河共润”“六合同风”“寰宇和鸣”“生生不息”四个篇章,邀请了50多支国内外队伍参演。
从延安洛川的蹩鼓到古羌羊皮的鼓舞,从兰州永登的苦水高跷到潮汕的豪迈英歌舞,大江南北的歌舞在此汇聚;从优雅灵动的意大利旗舞到柔美多姿的泰国民族舞,从欢快热情的墨西哥传统舞蹈到活泼诙谐的波兰波尔卡舞,世界各地的风情在此绽放。
多元融合 展现非遗的创新与活力
在本届非遗节科技赋能非遗专题展上,展览通过三大维度构建文化传承的“数字孪生”,让观众在虚实交织的沉浸体验中,见证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的惊艳碰撞。展区运用AI、AR等前沿科技手段,重新定义非遗的打开方式。
展览还推出了三大首发项目:《二十四节气》手游以四川本土文化为底色,让民俗在像素世界中延续千年之约;《有趣的甲骨文》VR艺术展带观众穿越时空,在虚拟现实中触摸文字起源的神秘纹路;“数练太极”智能系统通过动态捕捉技术,让传统武术化身可交互的数字导师,引领年轻人在虚实转换间领悟阴阳之道。
本届非遗节期间还将举办“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为非遗品牌IP创作方、持有方、传播方、授权代理商、产品生产商、贸易公司和零售商等搭建专业授权交易平台。
另外,活动现场首次开设国际展区,邀请西班牙西甲联赛、古巴纺织工艺及全国近百个非遗品牌IP项目跨界合作案例现场参展,邀请百余家知名机构企业参与授权洽谈,覆盖消费电子、潮玩娱乐、动漫游戏、家居服饰、医疗健康等多个行业,共同助力非遗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升非遗IP开发利用的国际合作水平。
全民参与 非遗融入城市生活
非遗的社区实践,正在重塑城市的文化肌理。本届非遗节不仅在主会场精彩纷呈,四川183个区县的288个社区实践空间也将同步开展非遗惠民体验活动。通过“全域联动、全民参与、公益惠民”的活动体系,以及龙舟邀请赛、竹藤文化周、邛酒文化周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端午期间充分感受非遗的魅力。
在非遗节主会场现场,“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味觉盛宴,8个世界美食之都的特色美食与全国70余项饮食类非遗项目汇聚一堂,形成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美食集市。“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则通过全域惠民义诊和健康讲堂等形式,展现了传统医药的当代价值。
非遗节不仅是一个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更是一次助推文化交流的盛宴。成都传媒集团打造的非遗博览园作为全球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载体,旨在实现“永不落幕的文化嘉年华”,让世界看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和创新活力,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摄影记者 王勤 王效 编辑 苏静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