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拉硬拽变相拉长校史并不能提高大学的价值和地位
更新时间:2024-10-28 09:20 浏览量:83
近来有不少大学在隆重纪念自己的建校纪念日,纪念先人们筚路蓝缕,奋勇前行,创设大学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的创举,可以鼓舞士气,进一步激发当下在任者、在职者学习、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把学校建设的更好。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惜的是有些学校在这方面做的有些过份了,他们把建校时间的早晚看的过于敏感,似乎是认为建校时间越早越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不惜生拉硬拽,变相拉长学校建校历史。实在是让人贻笑大方。
这让我想起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强调了大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拥有杰出的学者和教师队伍,他们能够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推动学术研究,这才是一所大学真正的灵魂和标志。生拉硬拽,故意拉长建校时间,企图以此提高大学的价值和地位的做法,与梅贻琦先生的理念背道而驰,是完全错误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对历史应有的尊重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其成长、变迁的见证,应该基于准确的档案资料、官方文件等可靠信息来编写。随意拉长建校时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和歪曲,这与大学本应倡导的严谨的学术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矛盾。比如某些高校牵强追溯校史,将一些与本校并无实质继承关系的历史阶段强行纳入,只是为了让校史看起来更悠久。
2. 误导公众认知,影响学校声誉:大学希望通过拉长校史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种虚假的做法一旦被揭露,会严重损害学校的声誉。公众会对学校的诚信产生质疑,认为学校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和学术操守。真正的知名度和声誉应该建立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力量等实际成就上,而不是靠虚假的历史来支撑。一些高校在校庆宣传时过度夸大校史,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给学校带来了极为负面的舆论影响。
3. 忽视了大学的本质内涵建设:梅贻琦先生的名言强调了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而伪造历史、追求表面的校史长度恰恰忽略了大学的本质内涵建设。大学应该把精力和资源放在吸引优秀的教师、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开展前沿的科研等方面,而不是把心思花在虚构历史上。这种错误的做法会导致学校管理层和师生的注意力偏离正确的方向,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如今很多大学虽然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但在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却存在不足,这与过度关注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建设不无关系。
4. 破坏了教育公平和学术秩序: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领域的公平竞争和正常的学术秩序。一些学校通过伪造历史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这对于那些脚踏实地、真正致力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学校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这种不良风气也会在教育界和学术界蔓延,影响整个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如果大学都不把精力放在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上,而是热衷于搞这些虚假的东西,那么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将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