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混血优势!人种混血杂交,可能是尘封100多年的“阴谋”
更新时间:2024-10-29 01:32 浏览量:77
国内对于混血儿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上个世纪末登上春晚舞台的费翔。凭借着英俊的面容和极强奔放的曲风,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英俊男性形象之一。
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之前的报刊媒体,似乎都有意无意地传播,混血儿比纯血统人种更加优秀的信息。
很多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混血儿基本上都长得非常可爱,小小年纪就可以蛊惑一众“粉丝”的芳心。
很多人也因此对涉外婚姻产生了一定的向往,认为自己也可以有机会生育一个优秀又漂亮的混血宝宝。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人种混血杂交,可能是尘封了100多年的“阴谋”。
混血儿比纯血统的孩子更加漂亮聪明的说法,完全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或者说对于人种的优劣进行研究,本身就是违背科学研究伦理的。
无论这类研究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研究结论,都无法对外公开发表,因为这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种族歧视。
二战时期纳粹分子主张的人种优越论,引发了对单一种族的大规模屠杀。
这段历史距今还不到一百年,而有关亚裔和中国人的黄祸论在部分欧美国家仍然还有市场。
如果这时候把所谓人种优劣的问题进行科学地背书,那么种族歧视就会被合理化,这是现在普罗大众无法接受的。
所以有关混血儿更加优秀的信息,基本上都属于主观信息,也就是完全是出自部分人的个人判断。
混血儿普遍优秀的结论并不是客观事实,这是一个在舆论领域流传了很多年的谎言。
混血儿在外貌和智商方面其实并不具有显著优势。这个结论其实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互联网上之所以会有很多优秀的混血儿,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这就如同互联网上容貌优越的人的数量,远远多过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
这是因为大多数愿意在网上发布自己的照片和信息的人,肯定是在某一个方面比大部分普通人更加优越的,当然那些以剧情类内容见长的博主除外。
换言之就是我们在网络上见到的大部分混血儿,其实也是混血儿群体中比较优秀的那一部分,是混血儿中的精英。
但是每个族群都有精英,这不是什么值得啧啧称奇的事情。
有关混血儿的谣言之所以会流传得如此广泛,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其实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
这里面既有偶然性的因素,也有必然性的因素。偶然性的因素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解释了一部分。
对于必然性因素,或者说是那些带有人为性质的因素,则有着较为复杂的形成原因。
它既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混血儿比纯血人种更为优秀的话术,才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一遍一遍地流传。
混血儿更为优秀的言论诞生于近现代。要知道即便是在思想更为开放的欧美国家,对于血统的推崇也从未断绝。
英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皇室能够存续到现在,甚至还颇受追捧就已经证明了很多西方人对于所谓的贵族还没有祛魅。
西方的贵族最需要保证的就是“血统纯净”,也就是不和非贵族身份的人联姻。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之所以被称为欧洲祖母,就是因为她生育了很多孩子。
而这些孩子后来又和欧洲各国的王室联姻,以至于后续诞生的子嗣都有这位欧洲祖母的血脉。
而且在封建时代的欧洲近亲结婚并不罕见,很多国家的王室因此拥有非常显著的遗传特征,比如说哈布斯堡一脉非常有特色的下颚。
可见在真正步入现代社会以前,对于追求血统纯净的欧洲人来说,混血儿应该是不受待见的。
那么对于混血儿的舆论转向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它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可以被视为对纳粹种族灭绝行为的一种拨乱反正。
另外这也和混血儿群体不断壮大有关,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种,即拉丁人种。
这个人种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是欧洲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也是血腥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历史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不被待见的混血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族群,并且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习俗和文化。
大部分拉丁裔都生活在美洲,也就是在美国的“后花园”中活动。
欧美国家出于掩盖殖民历史、为过去行为赎罪等理由,开始有意无意地放纵或者推动有关混血儿更加优秀的言论。
发展到现在这类言论已经和美国的多元化性别一样,成为一种不接受也得接受的政治正确。
而大众对混血儿的推崇,本质上是一种幕强心理,是在特定时期对强大的西方国家以及其国民的仰视。
这种行为和心理不能单纯地用崇洋媚外来解释。它是崇拜、羡慕等多种情感的混合体。
混血儿作为中西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受到追捧,而且能够受到欢迎的混血儿,基本上都是东西方混血。
很少看见有中日混血儿得到如同中美混血儿一般的待遇,毕竟中日混血儿和中国人在外貌上基本无差异。日本的地位也远不如欧美国家。
由此可见,在国内国外广为流传的混血儿更加优秀的传言,其实是殖民历史、政治正确以及民族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是一种历史和社会心理的产物,它的结论并不科学,也经不起推敲。
这种想法和计划确实曾经存在过,但是基本上在尚未进入实施阶段就已经夭折了。
美国人在100年前提出的“凯勒奇计划”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所谓的人种取代就是用混血儿取代一个地区本土民族的计划,从现实角度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几乎为零。
混血儿优越的思想会对社会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一直都会是中国人的中国。
过度推崇混血儿其实是在推动涉外婚姻,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这很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经历过难民潮的欧洲也用实例证明,大量存在习惯差异、信仰差异的人涌入某一个国家,会直接引爆各种社会矛盾。
毕竟在本世纪初英国人也很难想象,他们会拥有一个不信仰其国教的伦敦市长。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在国内混血儿的议题也经常和两性对立的议题联系到一起,进一步对我们的社会进行纵切,造成两性关系的撕裂,这一点是要予以足够关注的。
别看欧美国家一直在高举人权的大旗,各种反歧视反凝视,但是其实混血儿的尴尬局面一直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混血儿之所以会成为一个能够被单独拿出来的议题,就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性。
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世界种族的大熔炉,什么样的混血都有,但是这不耽误黑白混血儿在美国的处境仍然很是问题。
因为混血儿天生就有一个族群认同的问题。大部分白人并不太接纳黑白混血儿,非洲裔群体也嫌疑黑白混血不够“黑”。
虽然黑白混血儿奥巴马已经成为了美国总统,在事业上功成名就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黑白混血儿不被接受和认同的情况没有任何显著改善。
这就说明美国人的种族歧视问题仍然存在,只不过是从原来的大张旗鼓变成了现在的心照不宣。
混血儿的问题可以警惕,但不必忧虑。
对于混血儿的问题我们国内的民众以平常心看待即可。混血儿并不必然优秀,毕竟孩子的基因遗传自父母。
对于不同族裔的结合,只要是自愿的,大家就只需要恭喜和祝福就好了。
有关于混血儿的讨论也应该着眼于该群体当下的困境,以及各种预留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的历史问题。
不要总是将混血儿当作是政治宣传筹码,这样他们才能够逃出身份带给他们的不间断的负面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