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他不受控制的舞动居然是因为……有这个症状的“帕友”要注意!

更新时间:2024-10-30 09:28  浏览量:79

某天清晨接到老患者的电话:

“任医生,我全身不能控制舞动,怎么都停不下来,怎么办?”

也有帕金森患者表示:

“我不吃药就全身动不了,吃完药后却全身动的厉害,严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帕金森病异动症

帕金森病相信很多人听说过

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患者

症状一般表现为肢体强直、行动缓慢、姿势前倾前屈、行走小碎步或迈步困难等,总结起来就是“抖、慢、僵”。

但有些帕友在服药完毕后出现全身动作增多

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异动症?

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在应用左旋多巴等相关药物后出现的不自主运动(主要表现为运动增多),包括多动、摇头、怪脸、唇舌异动,特别是肢体、颈部及躯干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样、投掷动作。

一般来说我国异动症的发生率为8.6%

远低于国外的28-57%

正确的识别异动症

能够帮助医生更好的调药

异动症根据病程、临床表现与服药的关系

分为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

1. 剂峰异动症:

一般出现在服用左旋多巴制剂的一小时出现,处于药效高峰期,占80%。也就是患者感觉药效最好的时候出现,随着药效的减退,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多起自上肢和颈部,以肢体舞蹈样动作常见,尤其是症状重的一侧。

2. 双相异动症:

多在药效的开始和结束之时,占20%。也就是在药效刚开始起效时或者药效即将消失时出现。通常为下肢的异常晃动为主。

3. 肌张力障碍:

多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此时是药效低谷,占30%。患者服药后随着疗效逐渐减退,伴发腿、足部的痛性痉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筋”。

异动症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目前异动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考虑与神经老化、纹状体多巴胺的过度波动相关

此外也有许多神经递质参与了

异动症的发病机制

研究发现,发病年龄早、女性、低体重、发病僵直型为主、发病时间较长、更高的左旋多巴剂量(>4mg/kg)、严重焦虑、有认知障碍、携带GBA等突变基因、病情越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异动症。因此,对于帕友来说,太瘦并不是一件好事。

总之帕友服药后出全身不自主运动过多时

要及时寻求帕金森病专科医生的帮助

早期的异动症可通过药物调整控制

随着病程进展

严重的异动症还有脑深部电刺激术

这一手术的方式控制

神经内一科 任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