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救了
更新时间:2024-11-01 21:51 浏览量:111
李教授76岁那年,夫人因病去世。
老刘和他夫人算是闺中密友,思忖李教授日常都是仰赖夫人照顾,生活上肯定会有诸多不便。
于是她时不时地探访李教授,适当关照一下他的生活起居。
走动得勤了,老刘对李教授的意见越来越大。
老友在世时,有一阵子经常跟老刘念叨李教授为人自私,生活作风也不好。
一开始她还当真,后来见老友拿不出什么切实的证据,也就全当是二人拌嘴度日,再也不往心里去。
结果老友去世后不到半年,家属院里就传出了李教授打算再娶的消息。
那会儿她每个月都去探望李教授一两次,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还觉得这事儿是有人故意造谣。
后来她让老伴儿细细去打听,才知道这事儿一点儿也不单纯。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李教授早年就加入了单位组建的、离退休人员活动站。
也就是那时候,夫人开始怀疑他作风不好。
李教授肯定是不会承认的,但碍于夫人的指责也只得收敛些。
如今夫人已经不在、没人管他,他就天天都往活动站跑。
从前是写字作画,后来又加入民乐队、交谊舞等等不亦乐乎。
小梅(这是李教授对她的称呼),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她虽然已经60多岁了。但是比较有活力、人也显得比同龄人年轻。
小梅和李教授从民乐队到交谊舞伴,一直都是组合出场。
在小梅的陪伴下,李教授慢慢地对她产生了情感依赖。
他开始变着法儿的讨小梅欢心,不仅衣着打扮越来越年轻化,出手也很阔绰。
话说这个小梅,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退休前她在单位做工会主席,年轻的时候就总被流言风语围绕,算是家属院里面的风云人物。
李教授为了讨她高兴,运用残存的人际关系把她的孙子,从普通学校转到了重点学校。
不仅如此,见小梅为了儿子受到不公平待遇犯愁,他甚至插手求助自己的老下级,推波助澜地帮其升了职。
当然小梅也及时做出反馈,时不时地给李教授做点儿吃食、再添置些衣物和生活用品。
这些举动可把李教授感动得够呛,觉得自己总算是找到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
后来流言一出,小梅就主动和李教授拉开了距离。
这番操作,把李教授折磨得寝食难安。
他白天黑夜地瞎琢磨,自己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么,要不小梅怎么突然就对他爱搭不理了呢?
这天恰逢老刘来访,他迫不及待地就跟老刘提起这事儿,还请她帮忙分析一下。
老刘听了他的话,气得够呛。
回想起以前老友说李教授作风有问题,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捕风捉影。
看来确有其事,估计老友碍于面子,没好意思跟她细说。
想来老友与李教授风雨同舟、共渡一生。
如今刚刚走了半年,他就动了歪心思,实在是欺人太甚。
想到这儿,老刘愤然起身,对着李教授就是一顿输出,然后夺门而出。
回家以后,她和老伴儿说了这事儿,老伴儿也觉得很震惊。
其实抛开别的不说,他哪怕是中年丧妻,再找个伴儿也在情理之中。
可如今他都快80岁了,就不能踏实地享受儿孙满堂、安度余年么?
说到儿孙,老刘跟老伴嘀咕,等着瞧吧,这事儿还没完。
果不其然,三个多月后李教授的儿子找上门来。
他儿子一进门,就说刘姨您能不能去劝劝我爸,他现在脑子不清楚。
老刘和老伴对视了一下,没有马上应承。
原来,这些日子李教授因为小梅的事情,闹得全家鸡飞狗跳、家宅不宁。
他要跟小梅结婚。
你要说孩子们对流言一点儿都不知道吧,那也是胡咧咧。
李教授的孩子们,不是没听见风言风语,他们就想着老爷子都那么大岁数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没想到他竟然通知孩子们,自己要结婚。
这可一下子就炸了锅。
起初小梅,不是因为流言开始回避李教授了吗?
李教授肯定是不愿意的,于是他就找到小梅谈啊!
结果小梅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因为你让别人说我闲话,那可不行。
要么你就给我一个名分,把他们的嘴都堵上。
要么咱们就老死不相往来,就当谁也不认识谁。”
李教授这才明白,小梅这是受了委屈呀!
这哪行啊,于是他当场就跟小梅保证说,自己要娶她。
小梅这才喜笑颜开。
续弦的事情,很快就提到桌面上来说了。
小梅带着一双儿女,上门来谈婚事。
她儿子开门见山的说,只要我妈高兴,她做什么我们都支持。
不过要结婚的话,有些事情还是要提前说清楚的。
小梅的女儿也附和,您要是都同意,以后我们也算是一家人了。
李教授看着这双儿女,如此懂事明理,更是坚定了再婚的决心。
接下来他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一一答应下来。
接着李教授喊来了自己的儿女,跟他们说了再婚的事情。
具体到经济方面,李教授是这么跟子女说的:
“小梅早年离异,一个人带着子女不容易。
她名下的房产归儿子,存款归女儿。
至于退休工资,每个月固定给两个孙辈一部分。
余下的钱归她自己消费。”
本来听说父亲要再婚,子女们就已经很不高兴了。
再听说对方的个人财产分配方案,他们就更不淡定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么?
李教授每个月有两万多的离休金,小梅如果嫁进来,这不是每个月净赚一万多么?
这些钱,怕是最终都贴给她自己儿女了吧?
见孩子们不同意自己再婚,李教授又补充说:“我比小梅岁数大些,我的房产肯定是要留给你们的。
但是我希望,在我离世以后,小梅可以在这所房子里居住到去世。
毕竟,她的房产要过户给儿子,如今跟了我,她就没有自己的房子了。”
这番话一说出来,李教授的孩子们,全都绷不住了。
他们有劝说的、有骂小梅的、有给国外姐姐打电话的、还有摔门而去的,家里乱成了一锅粥。
当然,所有人都不同意李教授再婚。
但是无论孩子们说什么,李教授都像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不为所动。
小儿子没办法,就来找刘姨帮忙。
老刘拒绝了他的请求,她说这是你们的家事,我一个外人不方便出面。
换句话说,这事儿我略有耳闻,也早就劝说过了。
根本没用,所以对不住啊孩子,刘姨这次真帮不上忙。
转眼就到了年底,老刘去老干部活动中心领电影兑换券。
一进门就遇到旧同事。
听同事八卦说,跟李教授传绯闻的那个小梅,上个月跟儿子去美国了。
老刘听了、假装不在意地说,你都说了都是绯闻,就少跟着瞎听胡传的。
同事不服气地说,真不是我瞎讲。
你几乎不上活动站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事儿。
俩人还差点儿结婚呢!
最后是李教授的孩子们死活不同意,他儿子把户口本藏起来了,女儿也从国外飞回来了。
说老头要是坚持再婚,就跟他断绝关系,这才没结成。
后来小梅的儿子也不干了,说李教授毁了老太太名誉,要去法院提出告诉,不仅要道歉还得给经济补偿。
前前后后闹了好几个月。
老刘听了忍不住追问:“那李教授呢?他还好吧?”
“那就不知道了,有一阵子没来了。”
回到家,老刘跟老伴商量着,这也到了年底了,碍于多年的交情,还是去探望一下吧。
两个人进了门,才发现大周末的,家里却只有保姆在家。
平日里,周末总会有一个子女过来吃饭、看看老父亲的。
想来孩子们,也是真的对这个老父亲失望了。
李教授的气色明显不好,几个人坐着干聊,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客套话。
可能是觉得气氛有点尴尬,李教授主动开口了。
他说知道小儿子曾登门拜访,并表示给他们二人添麻烦了。
老刘连说客气,自己也是看着孩子长大的,无碍。
接下来,她拐着弯儿劝说,有些事情孩子们可能无法接受,咱们岁数也都大了。
最后还得指着孩子们养老,遇事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不说还好,一听这话,李教授气愤地指责孩子们不孝顺。
他说自己让小梅受了委屈,尽管给了经济补偿(20万),但终究还是伤了人家的心。
况且就因为这点儿补偿,孩子们至今都咬着不放,实在是太过分了。
老刘和老伴听到这儿,互相看了一眼,知道再劝无用,随即起身告辞。
出了门儿,他们心里明白,这算是最后一次登门,以后都不会再来了。
回想自己的老友省吃俭用、舍不得这怕浪费那,最后还不是便宜了外人。
别说孩子们破防,就连自己这个外人,都觉得寒心。
人这一辈子啊!
就是要学会接受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
老刘这才算是理解了老友,后来为什么再也没提过这些事情。
毕竟有些事情,不说出来憋在心里是个结,说开了却又是个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