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越来越聪明
更新时间:2024-11-01 08:00 浏览量:71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人形机器人越来越聪明
■于 童
近日,一款名为“领航者1号”的人形机器人在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仪式上亮相,引发广泛关注。
“领航者1号”不仅会打招呼、跳舞,甚至在启动仪式上表演了一场茶艺秀,展现出高度的智能化和精准度。同时,“领航者1号”还可以在复杂地形上平稳快速行走,顺利完成物品搬运与抓放等动作,适用于多种工作、生活场景。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技术原理。
“领航者1号”拥有一副灵活的身体,这得益于它搭载高功率密度关节、轻量化仿人机械臂和多自由度灵巧手以及4个彩色相机,其边缘算力惊人,确保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时响应速度。其中,多自由度灵巧手有15个手指关节,指尖力达到10牛,单手重量仅为600克,走路速度能稳定达到1米/秒。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得“领航者1号”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通过结合机理建模与强化学习,初步实现全身运动控制,展现出与人类相似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除了灵活的身体,“领航者1号”还拥有聪明的大脑——人工智能算法。它采用了模拟学习与非线性运动控制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能迅速学习并模仿人的动作、感知周围环境、分析任务需求,从而制定出最优的行动方案,进行泛化应用,使自身具备了类似人类的学习动作能力,为未来的机器人技术树立了新的标杆。
另外,“领航者1号”还摆脱了对大模型和云端算力的依赖。这种无模型控制系统运用强化学习技术,让机器人在没有先验模型的情况下,仅凭传感器数据就能自主实验,学习最优的行为策略。该机器人无需精确建模,而是通过试错方式寻找最佳控制策略,为机械臂控制、无人机飞行控制等场景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具体来说,这种控制方法通过深度学习和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直接从原始传感器数据中提取控制信号,无需深入了解系统动态行为。例如,机械臂的移动和相应结果会作为训练数据,让系统学会如何精确抓取和搬运物体。这种自适应的学习方式,让机器人能够在复杂、未知或变化的环境中独立操作,无需开发者繁琐的编程或指令。这使它在与人类的交互中,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使其能够动态适应环境变化,还实现了对云端算力的解脱,极大地简化了算法的本地部署。
近日,“领航者1号”又实现一项突破,成功进军水下,为钻隧洞做“体检”。在这个任务中,“领航者1号”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航行2000米,深入水下隧洞,利用自身携带的先进设备,对隧洞的结构、水质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测。这次水下“体检”任务的成功,标志着“领航者1号”在应用领域的又一次拓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而且变得越来越聪明,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时间不断缩短。未来,我们或许将习惯于每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内见证一批新型人形机器人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