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总工”的高效秘诀
更新时间:2024-11-20 12:58 浏览量:67
不负韶华,专业技能聚沙成塔;聚焦一线,创新增效乘数叠加;勇创外赛,走出青年奋进足迹;坚守初心,书写无悔责任担当!
马志强,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搬家中心90后总工程师,今年携创新项目《三角区支护机器人》亮相公司第九届“众创节”的舞台,这是他第八次登上公司“众创节”舞台。去年至今,他累计牵头组织实施9项科技创新项目,6项科技资金项目。获得省部协会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公司级奖项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创新悍将,战绩可查。一项项创新便是他生产提效的秘诀。
创新灵感源于生产
一次井下跟班作业时,马志强关注到传统绞车由单体支柱固定,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跑车”风险,不仅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延误。
为了彻底消除这一隐患,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绞车的工作原理和现有安全防护措施的不足之处。从结构设计入手,通过多次模拟和试验,对绞车的制动系统、支撑结构进行了全面优化。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设计制造出具备自支护功能的一体式绞车。
该绞车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启动自支护装置,有效防止跑车事故的发生。《自支护绞车设计制造》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显著提升了作业安全性,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煤矿生产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设备保障。
创新成果用于一线
科技创新的意义不在聚光灯下,生产一线才能检验出“含金量”。
由马志强主导或参与的创新项目在煤矿生产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研发的掩护支架安装便携滑轮,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装效率;运输机链张紧液压装置通过液压结构产生恒定力,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的安全风险,同时提高了运输机链条的张紧效果,保障了运输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些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提升了一线生产效率,大幅缩短作业时间,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创新发展成于万众
创新并非一人之功,而是团队协作的结晶,他将青年人特有的思路和冲劲带到了工作之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
在“双创”工作中,他对内加强培训补短板,对外对标先进找差距,不断完善工作体系。特别是在加强技术交流方面,通过与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开拓了技术骨干的思想,调动了职工创新增效、岗位素质提升和小改小革的积极性。
在他的带领下,所有创新项目均立足于搬家倒面生产实际,着眼于突破制约安全、生产、经营效益提升的难点、关键点,积极攻克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难题,突出了需求导向,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手握诸多创新成果,脑中还有许多创新思路等待他逐一实现,这些灵感均来源于井下一线。作为一名从生产一线走出来的工程师,他聚焦制约生产的重难点问题,通过科技创新综合提高中心技术储备和生产效率,解决“小、微、简”问题的同时也对“大、重、难”问题进行攻克,全面提高中心项目施工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