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长春科技学院数控铣金牌选手王思骏幕后故事
更新时间:2024-10-12 11:39 浏览量:86
一枚枚奖牌背后,藏着多少艰辛汗水?一门门绝技绝活,是怎样练成的?在技能的舞台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用精湛的技艺、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付出,书写人生辉煌,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职业技能大赛的天空。今天,让我们走进吉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长春科技学院选手王思骏的世界,探寻他荣耀背后的坚持与付出,感受“人人皆可成才”的新时代技能力量。
吉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长春科技学院选手王思骏
磨砺技艺,不言放弃
少年立志当拿云,不负韶华不负心。时间回溯到2019年,王思骏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初中毕业后,他就读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中等专业学校。
“很不甘心,我对未来既憧憬又充满了迷茫。我要争口气,走出自己的路。”在谈及过往时王思骏说道。在弋阳中专,他对数控技术专业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自此便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课堂上,王思骏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实践中,虚心向师傅们请教,不断积累经验,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很快在班级中脱颖而出。
为了在数控铣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王思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各种技能操作,从最基础的动作到复杂的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可能要重复成百上千次,直到达到完美的效果。有时候,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整个作品就得重新开始。长时间的站立和高强度的训练让他的身体疲惫不堪,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学习中成长、工作中磨炼,比赛中提升,经过不断的学习深造,王思骏技能水平日益精进,成为业界翘楚。2023年,入职长春科技学院。
每一分耕耘,都会有收获;每一滴汗水,都不负青春。2019年,王思骏夺得东莞“长安杯”数控综合赛项一等奖,在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得“易博三维杯”机械产品增减材复合制造工艺技术第四名。2020年夺得江西省数控综合应用技术一等奖。2023年参加吉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和上饶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均获第一名,授予“吉林省技术能手”“上饶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同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机械行业选拔赛数控铣项目一等奖。
王思骏所获奖项展示
全力备赛,砥砺前行
数控铣全称为数控铣削加工,是一种利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对各种材料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又被称为“在钢铁上雕刻的艺术”。由电脑绘图、程序编程和机床加工这三个模块组成,通过对尺寸的极致控制,将一块原料变成具有工业之美的工艺品。
当得知吉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将在2024年9月份举办的消息时,王思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备赛的日子,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赛前的1个多月里,王思骏放弃了休息时间,一心扑在技能提升上。为了追赶目标,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任务,不固定的训练模块、不固定的突发情况。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贯穿王思骏备赛全程。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全身心专注地投入训练。每天与车床为伴,重复着枯燥的练习,天天跟刀具、铁块打交道,起水泡、擦伤、划伤在所难免,长时间的强度高、任务重的训练,让王思骏双手布满老茧。
对于王思骏来说,最难的一点,就是解决比赛样题零件的变形难题。零件变形会导致形位尺寸偏差较大不能精准制作出精度高工件。
王思骏备赛照片
减小虎钳夹紧力,放慢切削速度,侧面装夹校正……对着机器反复测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从头再来,有时候因为零件尺寸出错,便花时间不断研究、重复切削,找到问题所在,总结、复盘,积累经验,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王思骏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在逆境中越挫越勇,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赛道,他始终保持稳定的心态,按照训练计划有条不紊地优化技术细节,不断提升参赛状态。
“备赛让我深感压力与挑战并存。每日与机床为伴,不断磨砺技艺。过程虽艰辛,但收获满满。坚持与专注的力量激发自己不断前行。”王思骏说。
赛场亮剑,勇夺金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4年9月26日,吉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赛场气氛紧张而热烈。王思骏身着整齐的工装,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坚定。他深知,这场比赛不仅是对自己的考验,更是为学校争光的机会。
操作、加工、控制精度……赛场上,气氛紧张而激烈。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选手们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随着比赛的开始,数控铣床的轰鸣声在赛场中回荡。
赛场上,选手需要按照图纸要求,利用编程将金属毛坯料加工成规定的零件,而零件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的误差都以毫厘为单位计算。
大赛数控铣比赛时长达4小时15分,需要完成异形零件加工模块。比赛强度大,精度要求细,质量要求高,竞争十分激烈,是对选手技术技能水平、现场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综合考验。
“比赛用的设备与日常训练用的完全不一样!XY误差、螺纹、表面质量、精度能达到多少?”突发情况让王思骏有点措不及防,心里不由得一阵紧张,用在调整设备以及电脑上时间多了一些,无形中增加了比赛的难度。
“该项目考核选手制作工件的精度为0.02毫米,但为了保证零件精准度,通常我们将尺寸误差控制在正负0.002毫米。”王思骏的教练周楚杰介绍,精度、速度是该项目比拼的重点。
长春科技学院机械技能开发中心技能开发研究室主任周楚杰说到精度、速度在项目比拼中很重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王思骏深吸一口气,稳住心态,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数控铣床,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依靠平时训练的过硬基本功,调整策略,渐入佳境。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灵活地跳动,眼神紧紧地盯着加工中的零件,仿佛与机器融为一体。最终凭借精湛的技艺、过硬的体能和沉稳的心理素质,出色完成比赛任务,比赛作品获得执裁裁判的一致好评,以最高分摘取数控铣项目桂冠。
王思骏参加比赛照片
比赛结束后,王思骏感慨万千。他说:“六年来,经历过数场大大小小的比赛,最大的收获就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技能之路不是一步登天,更不能靠天赋异禀,顶尖技能需要千锤百炼。”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在王思骏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言弃、敢挑战坚持的信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上,他用自己的坚持与付出,以技能为剑,以梦想为盾,勇往直前,不畏挑战,演绎并用行动讲述着新时代工匠的逐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