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疆情》舞动“最炫民族风”,上体学子在民族健身操赛场取得历史性突破
更新时间:2024-11-29 14:10 浏览量:69
11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项目比赛落下帷幕,上海市代表队共参加竞赛项目民族健身操3项比赛,获得规定套路三等奖;自选套路(徒手)二等奖;总分二等奖,不仅实现了首次登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领奖台,更以三个奖项的荣誉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热情洋溢的音乐、铿锵有力的律动、曼妙多姿的舞蹈、五彩斑斓的民族元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集力量与柔美于一体、极具民族风情和观赏性的民族健身操比赛,为观众带来了“最炫民族风”的视听盛宴。来自全国32个代表队参赛,比赛项目分为规定套路、徒手自选套路和轻器械自选套路。
其中,上海市代表队的徒手自选套路《沪疆情》尤为引人注目。选手们身着上海市花白玉兰和新疆艾德莱斯图案交相辉映的服装,仿佛将上海与新疆的美好情谊都凝聚在了这身华美的服饰之中。音乐响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新疆经典民歌串烧,旋律优美而动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等9个民族选手的融合展演,让这支舞蹈充满了异域风情和独特的韵味,将这场民族健身操比赛推向了高潮。上海市代表队的队员们用优美的舞姿和精湛的技艺,将《沪疆情》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从开场采用《茉莉花》的悠扬旋律,到中间穿插的《掀起你的盖头来》等多首新疆民歌的欢快节奏,再到最后再回到《茉莉花》的温馨旋律,整个作品仿佛是一部讲述上海与新疆深厚情谊的史诗,让观众们为之动容,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韩春英介绍,这支《沪疆情》由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精心创编,不仅遵循了“传统性、艺术性、体育性”为一体的原则,更深入挖掘了多元健身文化的内涵和精华,巧妙地吸收了多民族、多元化的动作元素,多次采用各民族非遗舞蹈的经典动作进行创排,使得整支舞蹈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不失现代感和时尚感。
受上海市体育局、市民宗局委托,上海体育大学第一次代表上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接到参赛任务后,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之中。无论是寒假春节期间还是平时的午休和双休日时间,她们都坚持训练不辍。为了能够在赛场上展现出最佳的状态和水平,她们严格控制体重和身形,甚至坚持在早上跑步来保持体重。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仅让她们在赛场上大放异彩,更让观众们为之敬佩。
赛后,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韩春英给学生们点赞:“她们做到了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里有情,身上有力,用体育舞蹈的方式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次比赛是一次技术、情感、精神、文化层面的交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队伍里最年轻的选手之一,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大二学子姜雨情在赛后表示:“这次参赛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不同舞种的风格和发力技巧,还在其他参赛队伍身上学会了定点发力等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参赛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美好,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参赛,舞蹈编导专业的姜雨情还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成长之路:成为一名全能选手,不仅能跳舞,还能编舞和宣传表达体育舞蹈,全方位传递体育舞蹈的美。
民族健身操作为将具有民族传统风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身体活动与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元素融合的体育项目,自2015年正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此次上海市代表队的出色表现,不仅展示了上海在民族健身操项目上的实力和水平,更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