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发现:一旦吃上降糖药,这3件事就别做了,别害了自己
更新时间:2024-11-30 14:36 浏览量:58
王阿姨退休后每天早起去公园跳广场舞,生活过得悠闲自得。可最近几天,她的神色却有些异样。昨天,她在小区楼下碰到邻居李奶奶,刚聊了几句,就突然压低了声音:“李奶奶,你说我是不是被药害了啊?”李奶奶一听,愣了一下,追问道:“怎么回事?快跟我说说!”
王阿姨叹了口气,压着嗓子说道:“前段时间查出来血糖高,医生给我开了降糖药,我也按时吃着。可最近啊,腿总是酸软,走路没劲,晚上睡觉还出虚汗。我怀疑是不是药吃多了,身体撑不住了?”李奶奶一听,脸色也严肃起来:“哎呀,这事可不能大意!不然找个懂行的问问清楚吧?”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人开始服用降糖药,期望能控制住血糖,远离并发症。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降糖药虽然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却并非“灵丹妙药”。用药时一旦忽视了一些关键细节,可能不仅无益于健康,还会带来额外的风险。
隔壁的赵叔叔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有一次,赵叔叔听说朋友通过“运动+饮食”的方法,把血糖降了下来,还停掉了降糖药,心里便动了念头。他想着:“我最近血糖也不高,干脆试试停药,说不定不用再吃了。”
结果才过两周,赵叔叔突然觉得口干舌燥,眼睛发花,去医院一查,血糖飙到了正常值的两倍以上,还引发了酮症酸中毒,险些住进ICU。医生告诉他,降糖药停用后,血糖会迅速失控,容易引发急性并发症。这才让赵叔叔后悔不已。
降糖药的作用是帮助稳定血糖,而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即便血糖暂时达标,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停药。降糖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医生的专业评估调整剂量,绝不能擅自做主。
陈大爷是个老酒友,平时小酌怡情,逢年过节还会多喝几杯。自从开始服用降糖药后,他以为只要把喝酒时间错开,就不会有什么影响。某天晚上,他喝了几杯白酒,心满意足地睡下了。谁知半夜突然出冷汗,头晕得爬不起来,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医生检查后告诉他们,陈大爷出现了低血糖反应。酒精会影响肝脏的糖代谢,导致低血糖风险大幅提高,特别是在服用了降糖药的情况下。医生还强调,服用降糖药期间,最好远离酒精,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陈大爷之后逢人便讲:“这酒啊,真是害人不浅!再馋我也不碰了!”
张姨是个热心肠,平时喜欢听邻居们分享各种“健康小妙招”。前段时间,她听说某种国外的保健品可以“根治糖尿病”,还说不用吃药就能彻底恢复健康。张姨心动之下,买了几瓶试试。
几个月后,她的血糖不仅没降,反而升高了不少。去医院复查时,医生问她是否按时服药,张姨这才说出了实情。医生无奈地摇头:“目前糖尿病没有根治的方法,市面上的保健品多半没有科学依据,反而会耽误治疗。”
张姨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偏方治大病”的思维害了,重新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调理。
降糖药是糖尿病患者的“好帮手”,但只有科学规范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擅自停药、依赖偏方或是忽视用药禁忌,都会让身体付出沉重的代价。糖尿病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严格遵医嘱,完全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王阿姨听了李奶奶的建议,去医院重新做了检查,医生耐心地给她讲解了用药的注意事项。她恍然大悟:“原来我平时有些地方没注意,怪不得总觉得身体不舒服。”
长期的健康维护,不仅需要科学的干预,也需要患者自身的坚持和觉悟。正如医生常说的那样:“与糖尿病相处,不是战胜它,而是学会与它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