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柳芳跳“擦边舞”的舆论风波,看退役运动员的尴尬处境
更新时间:2024-12-03 13:26 浏览量:55
1
近日,因为退役体操运动员吴柳芳和管晨辰在网上的互怼,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次事件最终以吴柳芳爆火,管晨辰被网暴结束,但在网络舆论热闹的背后,却是数十万退役运动员的尴尬处境。
除了吴柳芳之外,还有前击剑运动员秦雪、女子游泳运动员刘湘都被挖了出来,被指责擦边。在一些人的语境里,国家运动员代表着国家脸面,更代表着“政治正确”的义务。
关于吴柳芳跳“擦边舞”的争议,其实舆论混淆了话题。这一话题其实包含了好几层意思:
什么是擦边?
跳擦边舞应不应该被批评?
国家运动员可不可以跳擦编舞?
显然,如果擦边舞被定义为“三俗”,那么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触碰这一底线,就没有擦边这一个说法。吴柳芳等国家运动员更没有挑战的特权,所以被禁止无话可说。
但现在的网络舆论显然不是在探讨这个问题,而是在讨论吴柳芳作为前国家运动员,她能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为了生存放低对自己形象的要求,去做在一些人看来并不“伟光正”的事情。
2
吴柳芳通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阴差阳错的成功转换了赛道,不出意外的话,凭借她的条件,在自媒体平台上混口饭吃,不难。
如果说吴柳芳代表着退役运动员的处境,显然还远远不够。比起大多数退役运动员来说,吴柳芳算是个幸运儿,尽管她在视频中哭诉自己的命不好,但最起码她的处境还不算很差,还有很多翻盘的机会。
一个数据表明,我国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每年约有3000至4000名运动员退役。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目前超2500名退役运动员活跃在短视频平台,这一数字还在迅速递增。
短视频给退役运动员了一个新的选择,他们靠着自己的身份和名气,在平台上相较普通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行为也容易被放大,被针对。
事实上,短视频这条路并不容易成功,即便是有国家运动员的身份,并不比普通人有太多优势。否则在被管晨辰批评之前,吴柳芳也不至于跳了那么长时间的擦边舞,居然只要区区数万粉丝。
3
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的大国体育政策让我国在世界体坛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运动员肩负着为国争光的重任,但他们也面临着很多普通人想不到的困境。
很多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几乎从小学开始就开始了残酷的训练,在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队运动员之前,他们付出了普通人更多的代价。但他们不仅面临着能否在众多队友中脱颖而出的压力,还面临着职业生涯短暂,后期伤病的巨大风险。
运动员是标准的吃青春饭的职业,一般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只有2-3届奥运会,如果能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还好,如果成绩欠佳,就永无出头之日。
运动员退役后,一般有三条路可选:一是从事教练、管理等专业工作,比如刘国梁、邓亚萍;二是去大学读书,提升自己学历,然后进入学校、专业机构工作,比如管晨辰、吴柳芳;三是转行进入综艺或者其他体育相关产业,比如田亮、刘璇。
国家对于退役运动员,有一次性退役费和运动员补贴。一次性退役费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主要看个人成绩和所属地区,而运动员补贴根据取得的成绩,每年5000-10000元不等。
4
因为每个人的条件不同,项目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命运也就千差万别,这一点和上学、参军是一样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运动员拿自己的青春为国家争光,也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和相应的补贴,既不特殊也谈不上亏欠。
在这些退役运动员中,一些人的家境贫寒,退役后因各种原因生活贫困的不在少数。比如曾有运动员当街买金牌维持生计,还有为了生活去澡堂做搓澡工。
如果打开电商网站,还会发现有不少奥运冠军运动员在网上做祝福视频、站台视频,中介售卖的价格也才一千多元,到他们手里就可想而知。
既然我们无法让运动员享受超国民待遇,保障他们家庭衣食无忧,我们就应该允许他们用一切合法的手段维持生计。而他们利用自己国家运动员的身份,也应该被理解,就像很多博主宣传自己是某某大学毕业的一样。
5
如今随着国家发展,我们已经无需靠体育运动的金牌来证明国家实力,传统的大国体育模式也遭遇新的挑战。体育运动逐渐向娱乐行业靠近,这是大势所趋。
当社会站在道德高处对运动员进行审判时,其实也暴露出目前体育行业的尴尬处境。在吴柳芳的舆论不断发酵时,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表态就说明了一切,他们即不希望退役队员给组织增添负面舆论,但似乎也无力改变这些退役运动员的生存处境。
不能让本来就吃得很饱的那一类人在穷人嘴里抢饭吃,扼杀了身处低谷的人上进的希望。当成功的人拿道德绑架比她差的人抹黑了她最看重的名声时,只会得到反噬和大家对弱者的共情。
与其尴尬的耗着,不如彼此放开。服役期间,运动员代表着国家形象,他们理应有更严肃的纪律约束,但退役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在市场化的今天,应该给他们合法谋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