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考新变化:“让群众办好事”难倒考生?
更新时间:2024-12-02 19:09 浏览量:56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是给考生们上了一堂猝不及防的“现实教育课”。题型调整、时间分配、申论作文,一波接一波的“出其不意”,让一众苦读多年的考生直呼“这是考研吗?”一场本该是稳扎稳打的考试,竟成了“比拼心理素质”的舞台。
先说行政执法卷的题目分布,光是看数字就让人头皮发麻:政治理论20题、常识15题、言语30题、数量10题、判断推理35题、资料分析20题。这分布看着挺平衡,实际却隐藏了“杀机”。尤其是政治理论和常识部分,那叫一个“拗口又冗长”,不少考生反映,难度堪比考研政治。“题多还复杂,读完题目就晕了,哪里还有时间细想答案?”有考生如此吐槽。更扎心的是,言语和判断推理这些“相对容易”的部分,题量居然减少了,而耗时的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仍保持高比例,不知是不是设计者想逼考生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接着看申论部分,更是让人无奈得想仰天长叹。备考时不少人查阅了大量行政执法相关的政策法规,还背下不少案例,结果呢?大作文来了个“让群众办好事”。这标题倒是接地气,但和预期方向毫无关系,让考生们有种“千军万马备错道”的无力感。“好事怎么定义?群众办事难又该从哪下手?”这样的问题显然没办法靠背书答出。甚至有考生戏谑:“考官是不是就想看看我们急中生智能写出啥?”
这次考试的题型调整和申论方向,不仅考验了考生的知识储备,更挑战了他们的应变能力。某种意义上,这种调整可能是为了选拔出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的人才。但从考生的角度看,这种“大变脸”似乎也过于突然了些。很多人反映,自己连卷子的一半都没做完,更别提发挥实力了。这让人不禁怀疑,国考的目的是考查知识储备,还是试探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行文至此笔者想问:备考国考,究竟是拼勤奋还是赌运气?一道道看似普通的题目背后,是对考生能力的真实考验,还是设置了一道“不必要的门槛”?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