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享欢乐课间 孩子们乐翻天
更新时间:2024-12-06 08:00 浏览量:63
本文转自:海峡导报
编花篮、滚铁环、丢沙包、书法“太极操”、心理游戏……
“趣”享欢乐课间 孩子们乐翻天
▲厦门市火炬学校欢乐课间,孩子们在玩编花篮、跳竹竿舞、跳皮筋 下课了,从书包中掏出小沙包,随时组队随时玩;从教室门口取走铁环,来到操场就能“推铁环”;从口袋里翻出彩绳,席地而坐就能一起翻花绳……类似的场景,在厦门岛内外许多中小学的课间随处可见,好快乐!
近日,厦门市教育局对中小学校“欢乐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各中小学校园内的课间时段,孩子们玩出了花样,玩出了欢笑,更玩出了内涵。
“10后”玩嗨“古早味”游戏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蹲下,起来……”昨天,在厦门市火炬学校的大课间,一、二年级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尝试多人用脚编花篮。他们一边拍手一边单腿站立、单脚跳跃,与同伴协力合作,在欢笑声中感受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的独特魅力。
这样的欢乐场景,每天都在厦门市火炬学校上演。该校的大课间一直变着花样让“童玩进校园”,一、二年级的编花篮、滚铁环、玩绳梯,三、四年级的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五、六年级的竹竿舞、拔河等游戏,都为欢乐课间制造出无数欢笑声。“我们不仅把上世纪80年代经典古早味民间传统游戏带进校园,带给孩子们,还融入了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并根据时节适时做出调整。”厦门市火炬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陈星宏说,这些课间活动的开展,既让同学们感受到童玩的乐趣,又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除此之外,火炬学校每月举办一次的课间“激情校园大家唱”,则围绕当月的校园活动主题,比如科技节、语文节、英语节等,在大课间以年段拉歌的形式,唱嗨全校。
每一项游戏都精挑细选
在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为了让孩子们能玩好,二年级近日还特地开了场“‘趣’享课间 欢乐满‘级’”的年段大会,目的就是要把适合课间玩耍的丰富多彩的游戏项目,介绍给孩子们。
套圈、投壶、翻花绳、抓石子、挑木棒……每一种玩法,都深得“娃”心。这些游戏活动的开展,全都经过老师们的精挑细选。别看抓石子游戏只是让几颗小小的石子在学生们的手中上下翻飞,实则当他们紧紧盯着石子的动向,灵活地接住、抛出时,就能有效锤炼手眼协调配合的能力。再看挑木棒游戏,更是考验同学们的耐心和细心。一把彩色的木棒随意散落在地上,孩子们需要小心翼翼地挑起一根又一根,触动了其他木棒就输啦。
玩好课间,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希望学生不仅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和娱乐,还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利用课间让孩子放松身心
下课铃声响起,集美区灌口中心小学校园里满是活力景象。小铁圈在孩子们的“驱赶”下快速转动,小朋友们在格子间欢快跳跃,沙包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这里的闽南童玩成为集美区“一校一品”课间活动的出色范例。
在集美区双塔小学,书法和太极拳被完美融合,创编出独具特色的书法“太极操”。该校将书法“太极操”作为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中感受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
位于同安的祥平中心小学,为低年级学生安排了跳操、唱校歌、玩心理游戏等课间活动,让学生享受课间时光的欢乐。其中,周五的大课间心理游戏格外受欢迎。围绕24个积极心理品质,各个班级开展不同的心理游戏,师生全情投入,欢乐的氛围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课间看似很短,但关乎孩子们的健康。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这些学校都坚信,利用好课间时间,让孩子放松身心,尽情撒欢,“小胖墩”“小眼镜”就会少一些,孩子拥抱未来的底气也就更足一些。
导报记者 梁静 通讯员 吴竟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