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长江上消失的水上“飞船”
更新时间:2024-12-10 07:34 浏览量:65
新重庆-重庆晨报
“海燕-M”型水翼船飞驶在江面
2007年三峡春运中的“飞船”
白帝城下的“飞船”
重庆长江轮船公司“长翔3号”水翼船
□韩玉洪
2008年春,我再次乘坐长江高速客船,从宜昌去巫山签合同。当日返回,全程800多里水路。
当时,江上的这只水翼船宛如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在长江的碧波之上翩翩起舞,展现出它那无与伦比的矫健与优雅。高速客船踏浪飞行,转瞬间轻舟已过万重山,速度之快,真可谓“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生动写照。回想那一幕幕,至今仍觉心旷神怡,记忆犹新。
长江惊现俄罗斯水上“飞船”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三峡库区沿长江河岸的居民,见证了一段速度与激情并存的历史。人们记忆中的那种高速客船,形似飞机,其实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海燕—M”水翼船。这种船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时速可达90公里,被誉为全球内河航运“速度之王”。从宜昌至重庆,仅需短短8小时便能跨越1300里的山水间隔。
1994年12月14日,随着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川江地区人流急剧增加,对水上客运的需求随之激增。湖北一家汽车运输公司展现出前瞻性的决策,准备从俄罗斯购买高速水翼船。这家公司的副总和我是同学,推荐我负责水翼船的运作。
我着手开始调查。冷战时期,高速水翼船因其先进技术引起全球关注,苏联尤其重视,不仅在军事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在民用方面也取得了突破。苏联开创了水上公交先例,利用高速水翼船连接起众多城镇,编织了一张便捷的水上交通网络。苏联解体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引进了包括“流星”和“海燕—M”型在内的高速水翼船。这些船只为水上客运注入新的活力,为沿岸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三峡金山船务公司从俄罗斯引进了两艘高速水翼船,命名为“金山1号”和“金山2号”,开启了宜昌至万州的试航之旅,预示着川江水上高速客运新时代的到来。
到1999年,长江高速客轮公司开通了宜昌至重庆的高速客运航线,实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古老梦想。在这条航线上,“长江”号水翼船将宜昌至重庆的水路旅程时间从原来的13小时,奇迹般地缩短至8小时。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水翼船在宜昌与秭归之间的短途旅行仅需40分钟。金山与长江这两大航运巨头,共掌握了12艘水翼船,每日运送2000余名乘客,占据了整个川江高速客运市场90%以上的份额,成为该地区水上交通的主要力量。
遗憾的是,我参与运作的湖北这家汽运公司最终与水翼船失之交臂。
长江干线的客运主要集中在川江及三峡库区,高速客船运输主要是宜昌、万州、重庆航线。水翼船因其经济实惠的票价和快速的服务,在川江的运输中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当时每艘船几乎都能满载出航。
“飞船”把人耳朵震得嗡嗡响
高速飞船不仅外形拉风,其服务水准在当年也堪称先进,实行航空服务。走进船舱,犹如登临飞机机舱,一排4人,中间是过道。船的尾部是一个宽敞活动空间,有餐厅和洗手间。飞船上只能销售盒饭,售价比火车上的餐饮贵。此外,船上设有一个燃气灶,可炒鸡蛋饭和煎鸡蛋,一个煎鸡蛋5元。船上还有冰箱、卤菜、酒水等等。
尽管服务水准高,但高速飞翼船的实际乘坐体验感其实并不完美,舱内声音巨大,一路下来耳朵嗡嗡的,加之船速很快,两岸景色一晃而过。
自2000年起,川江高速客船增加到数十艘,每天有近5000人乘坐。人流量的剧增,也给安全带来了隐患。
水翼船刚投入运营不久,其中一艘就遇到了一支川江漂流队。当时,这些漂流队员是从重庆游到宜昌,在三峡水域双方相遇了。尽管船和人都在礼让,但由于飞翼船速度太快,船的一个侧翼不幸将一名运动员撞伤溺亡,造成惨剧。
2002年2月春运,巫山水域,两艘长江三峡飞翼船相撞,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事故发生在巫峡入口处的秋石子水面,这两艘相撞的飞翼船船体呈“V”字形连在一起,相互插入对方船体。出事地点刚好位于江面拐弯处,河道仅宽百米,上、下水船只的视线容易受阻。事发当日江面有雾,这也是造成事故的一大原因。
不过瑕不掩瑜,这些事故并未影响到飞船在长江上发挥的独特作用。2008年春运期间,受到大雪影响,三峡专用公路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两坝间的高速船翻坝运输重新启动“水陆水”紧急疏散通道运行。旅客们从葛洲坝三号闸首乘坐高速船抵达三峡大坝下首的黄陵庙,随后通过客车翻越三峡大坝,到达坝首的太平溪港,再换乘高速船前往重庆、万州等地。每天有3000多名旅客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川江地区。在翻坝运输的近三天内,高速船的接待人数持续上升,加上之前的运送,人数已超过1万人。
面对恶劣天气,长江海事局启动了应急预案,增派了艇力并增加了防滑设施。一旦出现能见度不高的情况,海事部门就会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措施,以保障旅客的安全。
开创“急行慢游”梦幻之旅
2007年7月18日,三峡地区第二艘全通透的水翼观光游船“龙舟旅游2号”现身,引发各方关注。
回溯当年5月2日,三峡首艘高速观光游船“龙舟旅游1号”悄然抵达宜昌港5码头,并在那里安然过夜。自其适航以来,重庆万州的船东对其卓越的性能给予了极高赞誉。它的问世,为我国旅游观光船增添了别样的风采,更预示着长江新三峡旅游迈入“一船当日全景游”的新纪元,开创了“急行慢游”的梦幻之旅。
这种全通透的水翼观光游船,白天引领游客在船上尽享湖光山色,夜晚则让游客在岸边悠然休憩,完美契合了现代旅游观光的理念。其船身形修长,总长32.85米、宽8.10米,宛如一条银色游龙,在江面上自由穿梭。观光时,它悠然前行,时速12公里,让游客尽享悠闲时光。一旦启动翼航模式,则如离弦之箭,时速可达70公里,续航力达300公里,可轻松载客86位,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趟梦幻之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两艘全通透水翼观光游船的到来,如同双子星般闪耀在三峡库区,在宜昌至重庆段的旅游市场中,全程仅需不足10小时,成为长江上的“水上快巴”。
两艘游船,每艘造价高达千万元,时速可达72公里,比普通游船快了三分之二以上。犹如两座移动的水晶宫殿,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封而不闭、视野开阔的梦幻空间。舱内配有舒适型航空座椅,舱外有大面积游步甲板,为游客提供了一个360°无死角的观景平台。
这些“水上快巴”专为新三峡旅游量身打造,推出“三峡全景一日游”线路。正常航行时,它以72公里时速疾驰,而在经过三峡峡谷景区时,则放慢脚步,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悠然前行。即使在雨天,游客也能在这全通透的船舱中,足不出户便可尽情观赏壮丽的三峡风光。
驰骋长江二十载后黯然退出
自1994年起,高速水翼客船在长江水域驰骋了整整20载春秋,宛如条条银色的绸带,穿梭在川江三峡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库区沿岸百姓编织了一条安全、快捷、畅通的出行之路。那些年,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承载着无数人心中“水翼飞船,三峡一日还”的梦幻使者,让遥远的重庆与宜昌之间,仿佛只隔着一场晨昏的交替。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川江水路也依然无法打破“公路建到哪里,水路客运就停到哪里”的魔咒。2014年12月28日,沪蓉高速宜昌至巴东段全线贯通,为旅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选择。于是,那些昔日英姿飒爽的高速客船,不得不面对客流量骤减的残酷现实,它们逐一停泊,默默卸下了身上的责任与荣耀,黯然退出川江客运历史。就在沪蓉高速宜巴段建成通车的第二天,即2014年12月29日上午10点,“长江1号”高速客船,如同一位完成历史使命的老兵,缓缓驶出湖北巴东港,最后告别三峡库区那片波澜壮阔的水上客运舞台。
就这样,高速水翼船的时代悄然落幕,而川江客运市场则迎来了一场华丽的转身。约500艘轻盈灵动的大小不一的游艇,以一种全新的“急行慢游”的旅游方式,引领着新时代的风潮。它们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仿佛是时间的笔触,在历史的画卷上勾勒出了一幅幅崭新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