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小伙靠国产人工心脏“续命”,8小时就得充一次电,三年没坐飞机

更新时间:2024-12-12 17:09  浏览量:60

“我有中国第一颗人工心脏。”

2022年8月,王十七登上脱口秀舞台,向观众自豪地介绍着自己。

王十七

谁能想到,曾经被重病拖入深渊、靠着药物和氧气,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他,竟因这颗特殊的“心”迎来了命运大反转。

而为了维持生命,他每隔8小时就要给心脏充电,洗澡要防水,还不能坐飞机。

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他又是如何在重重限制下生活的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信息来源于红星新闻2022年11月3日发布

王十七的人生转折,始于25岁那年。

那时的他,正值青春年华,身体健康,是一名热爱生活的数学老师。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一次体检,他被确诊患上了扩张型心肌病。

这种病被称为“心脏病中的癌症”,治疗难度极大。

医生告诉他,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根治方法,但供体数量有限,等待移植的过程将极其漫长。

心脏病

从那一刻起,王十七开始了长达17年的治疗之路。

病魔如影随形,他的病情不断恶化,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他长期依赖药物和氧气维持生命,食欲不振,夜不能寐。

更让他痛苦的是,妻子因无法承受病痛的折磨,选择了离去。

年迈的母亲成为了他唯一的支柱,两人相依为命,共同对抗病魔。

王十七

2019年8月,王十七的病情急转直下。心衰导致了肝肾衰竭,医院4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医生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植入人工心脏。

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充满了未知和风险。但对于王十七来说,这是他唯一的希望。

他决定勇敢地“试一试”,即使结果未知,他也要为生命奋斗到底。

人工心脏的工作原理,是模拟人体心脏的“四居室”结构。

人工心脏

人体心脏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其中心室部位的心肌最厚,承担着“泵血”的重任。

尤其是左心室,负荷最重。

血液顺着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全身的路径循环。

当心衰发生时,往往是因为左心室负荷过重,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长期植入型人工心脏,就是通过替代左心室的泵血功能,减轻其负荷,维持患者的生命。

王十七

其实早在1957年,全球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就已经实施,但患者仅生存了1.5小时。

1982年,随着技术进步,一位61岁的心衰患者植入了人工心脏后,生存了112天。

但当时的人工心脏还非常粗糙,需要大型空气泵驱动,噪音巨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工心脏技术渐渐成熟。

现有的主流技术是第三代非接触式离心泵,包括液力悬浮、磁液悬浮、磁悬浮等形式。

辅助型人工心脏

其中,国际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采用了磁悬浮技术,它的优点是更小型化、更安静、更耐用。

中国也已有三款国产人工心脏获批上市,分别是永仁心、同心医疗和航天泰心。

中国的心衰患者的数量非常庞大,约有1200万之多,其中130万到150万为终末期患者。

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然而,心脏供体的数量却严重不足

中国每年只能完成几百例心脏移植,与患者的数量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信息来源于中国新闻网2023年11月26日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离开了人世,还有一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并不适合进行移植手术。

比如,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移植后会面临更大的排异风险。

而人工心脏的问世,为很多心衰患者都带来了希望。王十七就是这样一位幸运的患者。

当他做出了植入人工心脏的决定后,医生为他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准备。

人工心脏

手术前夜,王十七难以入眠,他知道,这将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较量。

他精心地打理了自己的仪容,剃去了头发,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这既是对最坏结果的准备,也是对生的渴望。他想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这场与命运的博弈。

手术进行了整整8个小时,医护人员用精湛的技艺和无畏的决心,为王十七重新装上了“心”。

王十七

当王十七从麻醉中醒来,他发现自己仿佛变成了“被改造的金刚狼”。

身体各处连接着管线,腹部的电线连接着体外的电池,维持着人工心脏的运转。

但令他欣喜的是,他的呼吸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

他重新拥有了自主呼吸的能力,那种久违的喜悦,让他热泪盈眶。

王十七

但是,人工心脏也给王十七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和限制。

他必须适应“8小时充电周期”的特殊生物钟。

他需要每隔8小时更换一次电池,确保人工心脏的持续运转。

同时,王十七发现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生活了。

王十七

他不能趴着睡觉,因为腹部的电线会受压;

不能靠近电磁炉,因为电磁场可能干扰人工心脏的运行;

不能吃火锅,因为过热的食物可能引起身体不适;不能过安检,因为金属探测仪会误报警。

即使是洗澡这样简单的事情,对王十七来说也变得复杂起来。

人工心脏

他需要对腹部的电线和电池进行严密的防水处理,电池要装入专门的防水袋,腹部的电线要贴上防水膜。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但王十七并没有被这些限制所吓倒。他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努力适应新的身体状况。

为了增强心肺功能,他坚持每天快走5公里,隔天骑行15公里。

锻炼

由于人工心脏对电磁场敏感,他暂时不能乘坐飞机,出远门只能依靠铁路。

这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但他选择了坦然接受。

并且王十七从未后悔选择植入人工心脏。

因为这个决定,不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也让他见证了中国人工心脏产品的突破和进步。

王十七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33家医院开展了200多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令人欣喜的是,国产产品的性能已经非常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最早植入国产人工心脏的患者,已经存活了5年半之久,创造了中国医疗界的奇迹。

人工心脏

面对新的生活,王十七选择了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他珍惜每一天,珍惜新获得的生命。即使面对种种不便和限制,他也始终保持微笑。

他常说:“自从装上人工心脏,心里就再也没有压力了,有也是电压。”

王十七深知,自己能够重获新生,是多么幸运和不易。

王十七

因此,他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帮助和鼓舞更多的人。

他参加脱口秀,讲述了自己与病魔斗争的艰辛历程,讲述了人工心脏给他带来的新生。

他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传递正能量,让更多人看到生命的可贵,看到希望的力量。

王十七还积极投身于科普事业。他号召更多人了解人工心脏,了解这项可以改变生命的技术。

除此之外,王十七也在努力创造奇迹。

王十七

他希望自己的人工心脏能够运转更长的时间,为后来者做一个榜样。

因此,他严格按照医嘱,管理自己的生活,定期进行检查,确保人工心脏的正常运转。

王十七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在努力改进人工心脏技术,希望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其中,充电技术的突破,是一个备受期待的方向。

人工心脏

如果能够实现无线充电,患者就可以摆脱电线的束缚,生活质量将得到极大提升。

王十七常常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再受到充电的限制。

另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是进一步小型化和轻量化人工心脏。

如果能够减小体积和重量,就可以减少对患者身体组织的压迫,让患者更加舒适。

心脏手术

从长远来看,人工心脏技术必将造福更多心衰患者。

它将为患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治疗选择,延长更多患者的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他心脏手术,人工心脏手术的难度并不算太高。

真正的瓶颈,在于患者的接受度和昂贵的费用。

信息来源于财经杂志2023年1月26日发布

王十七

许多患者因为对新技术的不了解,以及经济上的困难,错失了接受治疗的机会。

希望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规模化应用,人工心脏的相关耗材和设备成本能够下降。

这样的话,人工心脏将成为心衰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将与药物治疗、心脏移植等传统方法并驾齐驱,为心衰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带来更多希望。

人工心脏

王十七的国产人工心脏,见证了科技发展为患者带来的福音。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王十七”,在人工心脏的帮助下,重获新生。我们也期待,人工心脏技术能够不断突破,造福更多患者。生命的意义,在于拥抱希望。让我们一起,为生命喝彩,为科技点赞。

王十七

【参考文献】

红星新闻-2022-11-03——《戴上国产人工心脏的“充电人生”:一天被划分为3个8小时 三年没坐飞机》

中国新闻网-2023-11-26——《中国心衰患者已高达1210万 发病率逐年增加》

财经杂志-2023-01-26——《一颗“中国心”至少70万,等待胜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