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区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白沙这样做→
更新时间:2024-12-18 10:55 浏览量:46
三五名学生,身穿古装长袍娓娓讲述历史典故《完璧归赵》,或混搭衣裳生动演绎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等,一个个眉宇间尽显精气神,又不失“腔调”地把课本里的一幕幕好“剧”搬上了校园舞台,这是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的海南中学白沙学校近日举办的课本剧决赛精彩片段。
“从课内走向课外,可启智润心,能让书香少年气自华。”在该校团委书记刘晓瑜看来,白沙地处海南中部偏远山区,多年来,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少名师,校园文化沉闷鲜见起色,这让广大教师及家长一直很苦恼。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上好学校,既是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一项尤为重要的民生事业。白沙县委、县政府在求新、求变、求实效的积极探索中,赢来了引进海南本土名校合作办学的新契机——2022年8月,海南中学与白沙中学决定以托管方式共建办学。海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在见证揭牌仪式时表示,这是我省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振兴民族地区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并勉励各方共同发力将其打造成为合作办学的示范与标杆。自此,这所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山区学校挂牌成为“海南中学白沙学校”,学校3000余名学子迎来了更加广阔的成长成才舞台。
但在挂牌新校名之初,不免有质疑的声音,一是海南中学长期派驻白沙的师资力量并不是一个团队,而是依靠执行校长一人“传帮带”;二是外来名师能否尽快适应山区“水土”,带动提升本土师资水平,促进办学育人见实效
“看似‘一人派驻’白沙的背后,其实是整个海南中学师资团队的全力托举。”该校执行校长张元元一直坚守三寸讲台,今年再挑高三年级语文教学重担。她介绍,海南中学白沙学校在借鉴整个海南中学管理理念与办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白沙当地实际,采取扁平式管理模式,革新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托管共建成效。具体而言,在培养学生层面,从规范早晚修、课堂秩序、宿舍纪律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克服课业畏难情绪,重塑学生自信心;在提升教师层面,该校通过“青蓝工程”、同课异构“传帮带”等模式,安排海南中学各学科名师轮流到白沙授课,分享心得,而该校老师则分批安排到海南中学跟班培训,通过双向发力,带动全校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以前,本校老师可能会觉得去名校培训就是‘走过场’,大多不愿去、躲着走,如今,一有培训机会,大家都争着去,老师们学习的干劲一点不比学生差。”海南中学白沙学校副校长王启河介绍,合作办学机制已覆盖全校初中7个学科,高中9个学科全部师生。“在白沙校园里,我们是孩子们的老师,但在海南中学‘导师制’及‘师带徒’体系里,我们也是海中名师的学生,将所学知识反哺白沙学校的学生。”该校语文教师黄秋婵很有感触。
在营造浓厚学风同时,该校还提倡并组织各年级开展辩论赛、课本剧、奥秘万千科普知识竞赛等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如今,每逢下午课后,学生们已习惯在正学楼一楼阅读中心看课外读物,与三五同学相约下象棋、下围棋,或是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整个校园显得朝气蓬勃。
“一是改变了学生行为习惯,二是提升了授课教学质量,三是优化了管理机制。”张元元介绍,目前海南中学白沙学校跻身省一级学校,并接连获得多项省级以上荣誉。上周,海南大学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的牌匾给该校,部分优质生源从海口、三亚、儋州等市县回流至白沙。自2023年以来,该校已有多名学生考取了重庆大学、东北大学、海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登上更为宽广的成长、成才舞台。
“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因校制宜地推广托管共建办学的成功经验与模式,让更多学生受益,让家长放心。”白沙县教育局局长符爱芳介绍,该县目前已成立海南中学白沙学校、白沙第一小学、海南白沙思源实验学校三个教育集团,通过理念、资源、师资、课程共享,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白沙教育提质增效。
白沙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统筹与引进优质资源,从硬件、软件、经费、师资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不断激发合作办学活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