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读博士神童张炘炀现状:没钱没工作,自曝父母欠他千万房产
更新时间:2024-12-21 16:28 浏览量:43
在当今社会的教育舞台上,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瞩目的 “特殊角色”,他们以超乎寻常的天赋和经历,成为大众话题的焦点。而张炘炀,无疑就是这样一位曾经轰动一时的人物。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像是一幅独特的画卷,张炘炀的这幅画卷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1995 年 7 月 8 日,在辽宁省盘锦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张炘炀呱呱坠地。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公务员,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家庭经济状况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别的光环与财富。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环境中,一颗看似平凡的种子,却即将爆发出惊人的成长能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张炘炀的父母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对张炘炀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家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围绕着他的学业运转。仿佛在这个家庭里,张炘炀的学习之路就是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唯一通道,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为之让步。而小张炘炀也像是一颗被精心培育的幼苗,早早地就展现出了令人咋舌的学习天赋。当别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努力拼凑简单词汇的时候,年仅 2 岁的他,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知识探险家,已经能够认识上千个汉字。那稚嫩的小手指指着书本上的字,一个一个认真地认读,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好奇。到了 5 岁,他更是像一个小小的自主学者,会自己主动寻找书籍来阅读,还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他常常坐在小小的书桌前,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仿佛与他无关。周围同龄孩子的家长们看到张炘炀的表现,无不惊讶得合不拢嘴,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孩子是不是忘记喝孟婆汤了,不然怎么会如此聪慧早熟。
在张炘炀 5 岁那年,父母怀着满心的期待与骄傲,将他送进了小学一年级。这就像是一场精彩演出的开场,而张炘炀注定要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果不其然,他在小学期间就像一颗闪耀的明星,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频频跳级。仅仅两年的时间,他就像一阵旋风,迅速地从一年级跳到了五年级。而且,在暑假的短暂时光里,他也没有丝毫懈怠,又马不停蹄地将小学六年级的所有课程自学完毕。那一个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当别的孩子在外面嬉戏玩耍的时候,张炘炀却在闷热的房间里,对着书本和习题,一笔一划地书写着自己的知识篇章,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
7 岁的张炘炀,如同一个小小的勇士,踏入了初中的校园。初中的学习内容相较于小学,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一开始,张炘炀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学习成绩出现了短暂的倒退。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像一个坚韧的行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他老老实实地读完了初一和初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积累知识经验。到了初三,他就像是找到了学习的魔法钥匙,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将初三的课程全部攻克,并顺利地跳到了高中。此时的他,年仅 9 岁,却已经站在了高中的起跑线上,而他的同龄人,大多还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懵懂地学习着基础的知识。
在高中的一年时间里,张炘炀就像一个知识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高三的知识。他在课堂上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眼睛紧紧地盯着黑板,耳朵仔细地捕捉着老师的每一句话。课后,他又会独自在图书馆或者教室里,反复钻研那些深奥的知识点,做着大量的习题。他的父母看着他如此稳定的学习成绩,心中既欣慰又充满了期待。于是,在张炘炀 10 岁那年,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让他参加高考。高考前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如果张炘炀考上了,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还是中央民族大学这两所 985 高校。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张炘炀在名校里继续闪耀的未来。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给人一些小小的考验。当年张炘炀的高考成绩只有 505 分,虽然这个分数对于一个 10 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但却依然达不到他们理想中两所高校的录取线。这本该是一个可以让他们重新思考、调整方向的机会,毕竟张炘炀还如此年幼,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和犯错。但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却像是一个坚定的领航员,毅然决然地决定报考院校。就这样,在这一年,张炘炀以理科 505 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这个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张炘炀也因此成为了当年高考的热门话题人物,被人们誉为天才神童。
成为全国年纪最小的大学生后,张炘炀的生活迎来了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父亲张会祥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 辞去公务员的工作,陪同张炘炀前往天津。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里,学校也对这个特殊的学生格外重视,专门指定了两位优秀的导师来指导他的学习。张炘炀在大学期间,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业成绩一直在学院里名列前茅。他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敏捷,常常能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让老师们都不禁为之赞叹。
到了大三,他又像一个勇敢的攀登者,决定挑战考研这座高峰。他的导师刘教授,看到了他的潜力,认为以他的天赋,应该到国外去深造,因为国外在培养小孩方面有着更为完善和成熟的体系。刘教授还不辞辛劳地为张炘炀一家联系了德国的学校。然而,德国的法律规定,只有年满 14 周岁的学生才能独自上学。按照常理,张会祥应该听从教授的建议,让张炘炀再等待一年。但他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仿佛在和时间赛跑,一定要让张炘炀尽快完成学业的进阶。于是,在 2008 年,13 岁的张炘炀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了中国年纪最小的研究生,在北京工业大学攻读数学系非线性分析方面的硕士学位。他的父母也毫不犹豫地跟随他来到了北京,继续陪伴他在求学的道路上前行。
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后,张炘炀的经历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自考上大学以来,他就一直备受媒体的关注,闪光灯和记者的提问几乎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此时的他,却像是一个想要逃离聚光灯的隐士,拒绝了所有的媒体记者,想要安安静静地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生活。毫无疑问,13 岁的他进入了叛逆时期,就像一只逐渐长大、渴望自由的小鸟,对很多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并且开始与父母的观念产生冲突。
在中国,大部分研一学生的年龄都在 22 岁左右,他们早已习惯了独立生活,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张炘炀看到同学们都能独自生活,心中也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他开始拒绝父亲的陪伴,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父亲虽然心中不舍,但也明白,孩子终究要学会自立自强,就像一只雏鸟,必须要学会独自飞翔。于是,张炘炀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学习生活。脱离父母的管教后,他就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学会了使用互联网。在网络的海洋里,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成为了网络世界里的一个小红人。他开始参加同学们的聚餐活动,在餐桌上,他和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想法。他也积极参与学校的体育竞技,在操场上,他奔跑、跳跃,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尽情地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在朋友的影响下,他还喜欢上了高尔夫,那优雅的挥杆动作,仿佛也在诉说着他逐渐成长和变化的内心世界。
然而,就在攻读硕士的过程中,张炘炀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他的老师并没有因为他的年龄小而给予他任何特殊的优待,在老师们看来,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年龄不是衡量天才的唯一标准,哪怕是 60 岁才研究出成果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那也是天才。所以,张炘炀一直和其他同学一样,按时上课,认真完成结课作业和论文写作。但就在毕业在即的时候,他却向父母提出了一个极为过分的要求 —— 让父母在北京给他买一套房。他认为,自己有着年龄的优势,是一个天才,就应该住在 “高档的地方”,这样才配得上自己的名头。他振振有词地表示,父母必须满足他的这个要求,否则他就不会参加研究生的毕业答辩,更不会去考博士生。他将自己心中所谓的好成就定义为 “京户、京房、好工作”,并且还声称,是因为 “父母强加他们的梦想在我的身上”,所以给他在北京买房是父母应该做的,父母应该为 “希望他留在北京而努力”。
他的这些话,就像一颗冰冷的子弹,直直地击中了父母的心。张会祥夫妻俩听到这个要求,顿时感觉如遭雷击。他们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维持张炘炀在北京的生活已经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呢?但张炘炀却非常固执,他坚信,最希望自己留在北京、成为人中龙凤的就是父母,所以他们理应为此付出努力。他的这种观点,瞬间将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络上无数人都对他的行为表示难以置信,纷纷指责道:“所谓的神童就这点思想觉悟?竟然将父母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么多书都白读了。”
面对外界的种种议论,张炘炀却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父母为了能够让他顺利参加毕业答辩,无奈之下,只好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然后骗张炘炀说是刚买的。这才暂时让张炘炀停止了纠缠。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情最终还是被张炘炀发现了。那一刻,一家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张炘炀愤怒地指责父母的欺骗行为,而父母则痛心疾首地哭诉着自己的无奈。不过,最后张炘炀还是做出了一些退让,16 岁时进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应用数学方向。也许在当时,张炘炀已经预见到了北京房价未来的上涨趋势,但他却只考虑到了自己的需求,完全没有顾及家庭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作为一个研究生,是否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一套房子。
进入博士的学习生活后,张炘炀就像一颗逐渐黯淡的星星,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在那漫长的几年时间里,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才陆续发表了两篇论文,最终拿到了北航的毕业证书。当时北航规定博士生只有发表两篇 SCI 才能毕业,这两篇论文就像是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让张炘炀在学术的道路上艰难地攀登了许久,一直到 2019 年才得以博士毕业。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自认为是神童了。他感慨地说:“以前就有很多同学的智力不比我差,而现在我已经不是最小年纪的本科生,如果没记错的话也不是最小年级的硕士生,或许马上就会有比我年纪还小的博士生出现。” 虽然张炘炀花费了八年时间完成博士生学业,但网上还是有很多人对他的毕业情况表示质疑,有人说他其实是博士结业了,因为在知网上查询不到他的博士论文,只能找到几篇关于他的社科类文章。对此,张炘炀平静地回应道:“知网上无法查询到北航的论文,如果你们想看,可以去国家图书馆网站。” 而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的确有一篇他在 2019 年发表的应用数学和密码学方向的论文,《Bent 函数,APN 函数和几乎 Bent 函数的构造及等价性研究》,全文共有 71 页。
博士毕业以后,张炘炀的生活又开启了新的篇章。他来到了宁夏师范学院,成为了一名外聘教师,每个月有着一万元左右的工资收入。这本该是他走向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良好开端。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 2021 年夏天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辞职离校。离职时,他攒下了 5 万元人民币,但这些钱很快就被他花光了。如今,他正和朋友在上海一起接项目赚钱,每个月的房租就要 2200 元。他无奈地表示:“差不多每个月父母都会主动给我打一万元。我现在没有上班,没有固定的工资,一个项目完结就收一次钱,现在手上的这个大概能拿个五万吧。” 他还告诉记者,他现在兜里只剩下几千元,在项目款项没有结清之前,只能省吃俭用,每天大多数时候都在吃 10 元左右的青菜清汤。
当记者问他:“以你的学历在上海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每月拿一万元的工资不比现在过得好吗?” 他却满不在乎地回答:“那还不如我现在过的生活呢。我现在不用看人脸色。” 他甚至还补充道:“12 年前我热衷于‘京户、京房’,但现在我完全不想买房,无债一身轻不好吗?” 然而,他虽然嘴上说着不再执着于房子,但在生活上却依然依赖着父母,对于他人指责他的啃老行为,他更是毫不在意地表示:“他们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从这些表现来看,张炘炀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巨婴,缺乏面对真实生活的勇气和担当。他甚至还盲目地认为自己的智商和韦神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种过度的自信让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悲。
众多媒体和心理研究学者都认为,张炘炀的阅历和认知水平,远远不足以支撑他对超高学业的追求。尽管他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他的心理成熟度却像是一个还在向父母索要玩具车的小孩子。他在心智方面过早地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使得他早早地就要面对金钱、工作、房子和择偶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而他所吵闹着要求的 “玩具车”,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就变成了价值昂贵的房子。媒体的过度炒作、学校的高调招收与宣传、家长的功利心和虚荣心,以及陌生且不相匹配的学习环境,都像一座座大山,给他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陷入了一种自我认知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