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科普」公奶牛与母奶牛的产奶真相
更新时间:2024-12-22 05:07 浏览量:64
一提起奶牛,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它们身上黑白相间的斑纹交织,姿态悠闲,或漫步或躺卧在青青草甸上,仿佛永远在品味着无尽的草香。每当它们摇头晃耳,那宽大的牛耳便在头侧轻盈摇曳,宛如起舞的蝴蝶。而每当它们抬头仰脖,发出浑厚的“哺——”声,这无疑是向世界宣告——
它们渴望更多的食物。
确实,我们日常所说的奶牛,通常指的是中国荷斯坦奶牛这一特定品种,它们属于哺乳动物。值得注意的是,奶牛是有性别的,而且存在一个广泛误解:即公奶牛会产奶。实际上,无论是公荷斯坦奶牛、公水牛还是公黄牛,它们都不会产奶。这是由于它们的生理构造所决定的,产奶行为是哺乳动物母系的独特技能,与动物的性别和名称无关。
同时,奶牛还具备一种独特的能力:在产奶期间,它们能够受孕而不会影响产奶。然而,为了确保胎儿的健康以及下一产奶期的奶质,牧场通常会在奶牛下一次分娩前的60天左右,通过人为干预让产奶牛停止产奶。这一阶段被称为干奶期,此时的奶牛也被称为干奶牛。
从分娩、受孕到进入干奶期,再到再次分娩,奶牛完成这一整个循环被称为1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胎次也会相应递增。研究显示,奶牛在第1胎时的产奶量相对较低,但随后产奶量会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特别是在第3至第5胎时,奶牛的产奶量达到峰值。
除了母奶牛外,公奶牛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它们不能直接产奶,但却是母奶牛产奶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牧场中,母奶牛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受孕,而这一过程离不开种公牛的参与。种公牛的品种优劣不仅关系到母奶牛的受孕率,更是奶牛品种不断改良与提高的基础。它能在基因层面提升产奶量与奶成分指标,因此,全球众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种公牛的培育工作。
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便着手培育自己的奶牛品种——中国荷斯坦牛。经过数十年的驯化、培育以及与各地黄牛的杂交选育,最终筛选出最适宜产奶的奶牛品种,并在199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荷斯坦牛”。
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与质量已跻身奶业发达国家之列。借助基因筛选等尖端技术,更涌现出如A2奶牛等珍稀品种。这些奶牛因消化亲和度高、稀有性以及独特的甄选流程而备受推崇,对这类奶牛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深入了解。
综上所述,公奶牛并不具备产奶能力,而母牛的产奶功能则是在分娩之后才得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