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又被针对了?吴柳芳跌落神坛:4.4万粉的“励志姐”还剩什么?

更新时间:2024-12-24 12:43  浏览量:41

又被针对了?吴柳芳跌落神坛:4.4万粉的“励志姐”还剩什么?

01

大伙儿还记得那位前体操冠军吴柳芳吗?

就那个在抖音上跳舞跟奥运冠军管晨辰“battle”,结果一夜之间涨粉几百万的“励志姐”。

原本以为是个华丽逆袭的故事,结果剧情反转得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就在北京时间12月24日,抖音安全中心一记重拳出击,对吴柳芳的账号“56学姐(798)”进行了处罚。

这处罚力度,禁言、暂停营利权限、清除因违规行为增长的粉丝……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把吴柳芳打回了原形。

现在打开她的抖音,粉丝数只剩下可怜巴巴的4.4万,跟她“爆红”之前差不多。

这场“流量盛宴”散的,比啥都快。

抖音官方凌晨还发布了公告,说吴柳芳的账号通过“买粉丝”等违规操作,人为地催肥了粉丝量。

这下明白了,之前那些疯狂的涨粉数据,除了吃瓜群众的同情分,原来还有“钞能力”的加持啊。

这事儿,让我想起了那句话:“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吴柳芳这“高楼”,塌得也太快了点。

不过,话说回来,这板子就该只打吴柳芳一个人的屁股吗?

这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大的鱼咱们没捞着呢?

天眼查APP显示,“大海星辰”关联公司为杭州音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伍雪梅,注册资本仅为30万人民币。

就这点资本,就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02

抖音这次出手,还捎带手地处罚了其他10个账号,以及吴柳芳背后的MCN机构“大海星辰”。

对“大海星辰”的处罚,是限制后台账号管理功能30天。

三十天,这不痛不痒的,是给吴柳芳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吗?

咱再仔细一瞅,这个“大海星辰”可不简单。

它背后站着的,可是那个号称“渣男祖师爷”的网红——童锦程。

据公开资料,童锦程,原名童嘉程,1993年8月1日出生,是个正宗的杭州小伙,毕业于浙江科技大学。

他在抖音和虎牙平台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坐拥1108万粉丝,人送外号“渣男祖师爷”。

不过,这“祖师爷”也不是白叫的,他可是靠着街头搭讪美女、“搞擦边”这些“绝活”起家的。

要说这“擦边”的艺术,童锦程那是玩得炉火纯青,当然,争议也是如影随形。

“大海星辰”这家公司,70%的股份掌握在音速文化手里,剩下的30%,则归童锦程所有。

而音速文化的老板,正是童锦程的妈妈——伍雪梅。

好家伙,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家族企业”吗?

儿子在前面“冲锋陷阵”,妈妈在后面运筹帷幄,这“擦边”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这一波操作下来,我不禁要问了:像吴柳芳这样的网红,究竟是“受害者”,还是“参与者”?

而那些躲在幕后的MCN机构,以及那些利用“擦边”内容博眼球的平台,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03

当然了,肯定有人会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吴柳芳自己选择走这条路,怪得了谁?

人家童锦程也是凭本事吃饭,没偷没抢,有什么好指责的?

再说了,这年头,流量就是王道,为了红,为了赚钱,使点手段怎么了?

您瞧瞧,这种论调是不是很耳熟?

这不就是典型的“存在即合理”嘛。

可是,这种“合理”真的是合理的吗?

咱们来捋一捋,吴柳芳的“走红”,真的是偶然吗?

一个退役运动员,原本默默无闻,突然之间就成了流量宠儿,这背后,难道没有推手吗?

那些所谓的“励志故事”、“逆袭人生”,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多少是精心策划的剧本呢?

再看看童锦程,他的“渣男”人设,真的是他个人的选择吗?

还是说,这是平台和资本联手打造的一个“吸睛利器”呢?

这种靠“擦边”赚取流量的方式,真的是“凭本事吃饭”吗?

说白了,这不就是利用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利用一些低俗、猎奇的内容,来满足一部分人的窥私欲和恶趣味嘛。

就像古代的“缠足”,表面上是一种“审美”,实际上却是对女性的摧残和束缚。

而现在这些“擦边”内容,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缠足”吗?

只不过,这次缠的不是脚,而是脑子。

04

就像哲学家萨特说的:“他人即地狱”。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每个人都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每个人也都在努力地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可是,为了成为这“风景”,我们究竟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56学姐”的这场“流量盛宴”,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我们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网络空间?

是充斥着“擦边”、“低俗”的流量狂欢?

还是一个真正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家园?

答案,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但愿,这场风波过后,我们都能清醒一点,理性一点。

别再被那些虚假的“流量泡沫”迷了眼,也别再让那些“擦边”的“精神鸦片”毒害了我们的心灵。

毕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永远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流量”,而是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