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歪招”背后:第二名的疯狂闹剧
更新时间:2024-12-24 22:04 浏览量:46
国考本是公平竞争的舞台,却有人为了一己私欲,使出种种“歪招”。2018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无比,某岗位仅招一人,众多考生为了这个名额展开了激烈角逐。笔试、面试过后,综合成绩公布,曲某名列第一,何某则以微弱差距屈居第二。这一结果让何某心中的不甘如野草般疯长,也让她踏上了一条疯狂的道路。
何某曾经是湖南一所学校的老师,有着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但她的婚姻却并不如意,前夫是绥宁县公安局的民警,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离婚后的何某,像是陷入了一种执念之中,偏执地认为自己没有公务员身份是导致婚姻破裂的关键因素,因此,考上公务员对她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份职业追求,更像是一种对过去失败婚姻的“复仇”,这种扭曲的心态让她对国考的胜利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
为了将竞争对手曲某从这个她梦寐以求的岗位上挤下去,从而让自己能够成功递补,何某可谓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起初,她试图从曲某的少数民族身份上做文章,凭借前夫在公安局的工作关系,千方百计地想要挖掘出一些能够让曲某失去考试资格的把柄。她整日里心神不宁,不停地催促前夫去查询各种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线索。但经过一番折腾,却毫无所获,现实的碰壁让她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个念头,但那颗想要“搞垮”曲某的心却从未停止跳动。
在民族问题上未能得逞后,何某又想出了一个更为荒唐的主意。她打算找人带曲某去嫖娼,然后举报他。通过酒店的小卡片,何某联系上了刘某,并编造了一个离奇的理由,说要租一个有大学文化的男朋友回家给父母看。刘某便将朋友肖某推荐给了她。何某每天给肖某 1000 元,让他前往北京调查曲某。肖某后来透露,何某要求他去北京的一家公司应聘面试,设法接近曲某并与其搞好关系,然后带曲某去嫖娼,最后报警抓人。不过,肖某觉得这个计划风险太大,拒绝了。
然而,何某并没有因为肖某的拒绝而停止她的“阴谋”。至于到底是何某说服肖某去下毒,还是肖某说服何某,两人在口供中相互推诿,各执一词。但法院审理查明,他们二人一同前往长沙,花 500 元买了毒品,然后乘坐滴滴顺风车抵达北京。
2018 年 3 月 11 日,何某率先行动,以应聘的名义来到曲某单位。曲某的同事潘某回忆说,当天何某前来应聘,询问了一些曲某在单位的表现后便离开了,尽管单位同意其入职,她却并未前来报到。紧接着,曲某收到面试通过通知,并于 3 月 14 日完成体检。与此同时,何某雇佣的肖某也成功通过面试,3 月 17 日正式开始上班。曲某还热情地接待了肖某,并带他去开会。谁能想到,会议中途,肖某以上厕所为由离开会议室,偷偷溜进办公室,往曲某桌上的水杯里倒入毒品,剩余的则藏在键盘底下,随后若无其事地回到会议中,会后还与曲某一同吃了晚饭。
当晚,肖某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长沙,按照何某的指示,拨打了北京 110 报警电话,举报曲某在单位吸毒,还详细地告知警方毒品藏在办公桌键盘下,那语气仿佛他真的是一个正义的举报人。而肖某也因为这一系列罪恶的行为,从何某那里拿到了 2 万多元的好处费,这笔钱在他的手中,却如同烫手的山芋,每一分都沾满了罪恶的气息。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调查。他们发现曲某的尿检结果呈阳性,但毛发检测却是阴性,而且查了一下他的过往记录,根本就没有吸毒史,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觉。经过深入细致的侦查工作,警方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何某和肖某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精心策划了这起陷害事件。
最终,曲某顺利成为国家某机关的公务员,而何某和肖某的恶行也没能逃过法律的制裁。法院认定何某和肖某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判处二人有期徒刑 8 个月,各处罚金 1 万元。
这起事件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国考是公平竞争的舞台,容不得任何不正当手段,任何试图破坏公平的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而那些妄图通过歪门邪道获取成功的人,终究只是黄粱一梦,无法逃脱法律的公正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