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丨各学校幼儿园新年联欢展现新趋势
更新时间:2024-12-31 14:17 浏览量:28
随着新年来临,我市学校和幼儿园的新年联欢形式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与往年有着显著的不同,敬老爱老以及包饺子、写毛笔字等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势愈发明显。
在过去,新年联欢往往局限于校内的舞台表演或者室内的游戏互动。然而今年,许多学校和幼儿园积极探索更有意义的联欢方式。部分学校和幼儿园组织孩子们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带去新年的欢乐与温暖。
30日下午,高新区实验教育集团齐大山矿第二小学少先大队到齐大山松鹤居敬老院开展了“童心敬老 美德传承”新年慰问活动。孩子们与敬老院80余位爷爷奶奶们亲情互动,并将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及手绘爱心贺卡送给爷爷奶奶们。少先队员们还分组与爷爷奶奶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慰问活动最精彩的环节是孩子们为老人们精心准备的一场精彩的表演,有古筝演奏、说唱歌曲、舞蹈、吉他弹唱、小合唱等。
孩子们用稚嫩的歌声、欢快的舞蹈以及充满童真的故事,给养老院增添了浓郁的新年氛围。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这种活动形式最好的回应。这一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关爱老人,也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
高新区实验小学在新年联欢会的布置上,更是主打一个中国红和传统福袋的运用。记者走进1年19班的教室,仿佛踏入了一片充满年味的传统空间。桌子上摆满了精心制作的传统福袋,福袋上绣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如寓意吉祥如意的如意纹、象征幸福美满的蝙蝠图案等。这些福袋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品,更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教室的角落和窗户上,还能看到传统图腾的身影,有的是古老的龙纹,有的是凤凰。
家长们表示,学校的这种布置方式,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新年氛围,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新年联欢会中,深刻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还有一些学校和幼儿园选择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包起了饺子。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擀面皮到包馅料,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种传统回归的现象,让新年的氛围更加浓厚,也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的心中得以传承。
北外辽校的学生们将亲手写的毛笔字和绘画作品作为礼物,以团拜的形式,送给了学校的老师们。老师们对于这样独一无二的限量版礼物,很是中意!家长们也是好评不断。
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文化的回归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积极体现,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相信在未来,我市的学校和幼儿园会继续探索更多富有意义的活动形式,让新年联欢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
全媒体记者 沈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