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隐忧——失业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3 19:46 浏览量:27
珠海航展看到很多国内先进武器,尤其是无人作战系统:无人机,无人艇,机器狗,军迷欢欣鼓舞。而据说美国国会里绝大部分议员都表示中国制造野心勃勃,对美国技术优势构成战略性挑战。对于美国人的这种担心我觉着没必要进行什么澄清,比如类似中国无意挑战美国啦,中国寻求合作共赢啦这类话,我觉着没必要说了,说了美国人也不信,不如明确宣布:我们准备取代你们的地位,下一个三十年G2的模式是中国领导G20。
但是,我们在看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成就时,倒是有一个隐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那就是技术进步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人口数量庞大和工业制造能力强大的国家冲击更大。
上一个世纪是工业化国家碾压农业国的时代,从英帝国,第三帝国,日本帝国,美帝国的历史来看,都在对其他农业国家的战争中实现了快速胜利和完全碾压,而未来进入AI时代,冲击最大的恰恰是工业国家。工业化的本质是以廉价劳动力来进行高效重复性劳动以取得更多剩余价值。而人工智能时代将会以大量具有一定主动性智能功能的机器来代替产业工人,能够更快速、高效、精确的完成复杂的工作,甚至能自主处理一些灵活性强的工作——而以往这类工作需要经过更高级训练和经验的技术工人完成。
以汽车制造为例,目前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取代了生产线上的大批工人,而未来更多目前复杂场景还在使用人工的岗位也必然将会被替代,那么节省的成本和效率的提升让股东笑得合不拢嘴,但是失去岗位的产业工人去哪里呢?
有人说可以转去研发岗位,可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当机器能够取代人来做复杂工作的时候,绝大部分人的学习能力是跟不上机器的速度的,可以说百分之九十的人在与机器竞争各种岗位时都将处于不利地位 那时会发生最自相互矛盾的场景就是——一个人在失去工作岗位之后在打扫自家住宅时也不愿使用真人家政服务 而宁愿订购一个机器人。
人们讨厌机器抢走自己的岗位,但是却喜欢机器提供的服务。
这在人口数量不大的国家或地区矛盾并不突出,比如新加坡或香港,当地政府部门可以透过财政补贴使用人工服务的商家,或者规定某些产业禁止使用机器人来提高就业率。但在制造业行不通因为制造业的灵魂就是高效和成本,使用人工的成本将会是AI机器人的十倍以上,而效率连零头都达不到,还不用说使用机器不用考虑加班和休息和心情好坏,只需要定时维护和更新系统。
这个巨大的进步一定很快就会来到,尤其是看到珠海航展上携带轻武器的机器狗成群结队搜索和追逐的场景之后,这一点非常确定,不出十年,绝大部分不使用AI机器人的制造业都将被淘汰。
将出现超级工业企业,不是比亚迪或苹果这样产业单一的企业,而是掌握了行业AI技术的综合性机器人工业公司,从生产宠物食品到制造汽车坦克,而无人货运公司是那些手握空中海上和路上运输航道资源的巨无霸,几十万架无人机和十万吨级的无人货船,依靠太空技术公司提供的精确到厘米的导航服务在港口实现无人装卸,这一天来临时,我们人,能去哪里?
外卖小哥们去操控无人机?不好意思,那时候数据中心只有机器人在监控成千上万的无人送货飞机;炼钢工人坐在控制室里按按钮?不好意思,控制室里连机器人都不需要,到处都是摄像头和红外线探测装置,炼钢厂里不需要人类,甚至不是因为高温和粉尘污染的因素仅仅因为,一座无人化工厂可以替代十个有人工厂并且没有人员伤亡记录。
这是没好的未来,也充满隐忧的未来。资本喜欢的未来,因为开始阶段利润更加丰厚,但是最后会发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没有带来更多的市场 反而消灭了很多需求。失去工作收入自然将对社会财富的增长失去作用,那么谁来保证分配财富时你还坐在餐桌旁呢?
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国家来说,如果不能首先进入AI工业时代,不但意味着大量的世界市场被某几个跨过工业集团瓜分,还会让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陷入无工可做的状况,大量产业工人没有了生计,只能去第三产业进行竞争,造成新的内卷。这是非常严重的国家安全问题。而资本从其逐利本性上来看,根本不可能因为就业问题而减缓AI机器代替人工的进度,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只会越来越快,那些认为人胜过机器的看法仅仅是个案,从统计学上来说,人在智力棋类比赛中几乎没有可能战胜AI棋手,那么你怎么会认为绝大部分人类工作不会被AI机器替代呢?
我不相信人类会被AI消灭,但是我相信资本会利用AI来干这件事,只要消灭大部分人类这么做好处更多……。那些想靠创造性来与机器竞争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就像认为靠勤奋就能成为学霸,靠勤劳能成为首富一样可笑。起点不仅仅决定高速,还有速度。出生后从零开始学习的人类,如何PK三天学习一遍人类已有全部知识的机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