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成老师】团队高效运转的秘诀?思想、工作、行动的三合密码
更新时间:2025-01-06 14:24 浏览量:27
团队高效运转的秘诀?思想、工作、行动的 “三合” 密码!
在工作与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思索,为何有的团队能披荆斩棘、屡创佳绩,而有的却举步维艰、纷争不断?为何有些人总能与伙伴默契配合,达成目标,而有些人却在协作中摩擦不断,事倍功半?答案或许就藏在 “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这看似简单的十二个字之中。这三个 “合”,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又将如何重塑我们的团队与人生?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一、思想上合心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团队的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优秀的人才,更需要在利益分配、文化氛围营造以及团队信仰等方面建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团队管理中,我们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如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合作关系不稳定、不良的文化氛围影响工作效率以及缺乏统一的信仰使团队凝聚力不足等。那么,怎样才能调整呢?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着手。
1)利益一致:稳固合作的基石
首先,得有乐于分享利益的心态。能用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就别单纯依赖情感维系。要知道,缺乏利益纽带的关系,很难长久。小老板和大老板的差异,说到底,还是体现在眼界与格局上。一开始就吝啬抠搜,看似省了几百块小钱,可往后的管理成本却会大幅增加。
其次,要通过合理的分钱机制将大家捆绑在一起。许多公司给员工的薪资模式,依旧是底薪加上提成或绩效。我建议,底薪保持不变,适当降低提成比例,同时额外增设团队达标奖金。这里要注意,奖金只有奖励,不设扣除。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团队合作,又能让大家朝着共同目标奋进。
2)文化氛围:推动团队进阶的动力
务实高效的文化: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这类行为,是导致组织内部消耗的根源。若想让团队上下一心,就必须坚决杜绝此类现象。不仅如此,会议流程也要追求高效,在团队内部培养起务实做事、注重效率的文化氛围。大家把精力都放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上,才能提高整体效率。
帮助共享的氛围:一定要鼓励团队成员多分享、多发言。内部要是陷入沉默,那就是组织走向衰败的开端。要是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从不互相帮忙,久而久之,团队就会显得毫无生气,新员工来了也很难融入。只有营造互帮互助、乐于分享的氛围,团队才能充满活力。
3)信仰统一:实现团队升华的关键
共同致富的信仰:“信仰” 这词听起来宏大,实则落实到日常也很具体。管理者通常会从团队提成中获取收益,所以努力提升员工能力,带领大家挣钱,这就是管理者的信仰。当员工能在工作中实实在在获得经济回报,他们会更有干劲。
快乐工作的信仰:学会打造团队幸福感,减轻工作压力。可以多组织团建活动,比如一起爬山、户外自驾等。在这些活动中,大家能放松身心,增进彼此感情,工作时也会更加愉快、高效。
成为朋友的信仰:在工作之余,团队成员可以建立一个生活群。群里只谈生活,不谈工作,以此增加工作之外的情感联系。当团队成员在生活中也能成为朋友,工作上的默契度自然会更高。
二、工作上合力
在团队管理或是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要素就如同大厦的基石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标明确了,大家才有清晰的奋斗方向;责权合理了,各项事务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执行高效了,所有的计划和设想才能真正落地实现。可以说,把这几个方面都把握好,团队才能高效运转,企业也才能稳步向前发展。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聊聊这几个重要的管理要点。
1)确保目标明确合理
目标的设定可是大有讲究的呀,它得恰到好处才行呢。要是目标定得太高了,就像那挂在天上够不着的星星,员工们抬头一看,心里就会想:“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呀!” 时间一长,信心就被打击得没剩多少了。反过来,要是目标定得太低,轻易就能达到,那员工们就会觉得没啥挑战性,工作的激情也调动不起来。
目标可不是能随便定着玩的事儿,它得是那种员工稍微努努力,轻轻一跳就刚好能够得着的程度。要让员工能实实在在地看到完成目标的希望,不过呢,又得让他们付出比平常多一点儿的心力才行。而且呀,目标还不能太分散了,分到员工手里的目标,那肯定是越精简、越集中,最后的效果就越好。要是目标多得像一团乱麻似的,员工们往往就会顾此失彼,到最后很可能一个都完不成呢,那之前的努力可就都白费了呀。
2)确保责权分配合理
在责任和权力这块儿,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谁掌握着权力,谁就得担起相应的责任,出了事儿就得负责到底。最怕的就是做事的时候含含糊糊、不清不楚的,一旦遇到问题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去找谁解决,那工作不就乱套了嘛。
同时,也不能把所有的权力都攥在一个地方,我们得懂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个道理。把权力分散开,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保证各个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呢,这样整个系统才能健康稳定地运转下去。
3)确保执行高效有力
要知道,要是没有执行力,那不管之前规划得多好,说得多么天花乱坠,那可都是纸上谈兵,全是空谈。得先看看员工愿不愿意去干这活儿,能不能把做事的方法弄明白,要是遇到问题了又该怎么去应对。在执行之前,一定要琢磨出一套实实在在、能落地操作的方法来。要是工作没有个靠谱的方法,员工就跟没头的苍蝇似的,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了,那执行力肯定会大打折扣。
而提升执行力有个挺有效的小窍门,就是定期进行检查。你想啊,如果管理的时候都不做检查,那就等于是在纵容员工的惰性了,员工们往往就会觉得,反正没人管,那自然就只对那些会被检查的事儿上点心了,其他的可能就敷衍了事了。所以,定期检查可不能少,这对提升执行力来说太重要了。
三、行动上合拍
在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当中,有几个关键方面关乎着整个团队能否高效且稳定地运转,它们分别是安全规范、人员技能以及工作习惯。把这些环节都把控好了,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各类隐患,提升团队的整体战斗力,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把控呢?
1)高度重视安全规范
安全这根弦可千万不能松,要是没有那种坚决不能触碰的红线意识,做事的时候就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要是缺乏安全意识,那不管之前付出了多少努力,最后的结果都可能毁于一旦呢。
我们总能看到,有些人干活的时候总想投机取巧,什么手段都敢用,而有些人呢,就踏踏实实地靠自己的辛苦付出。要是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来约束大家,那员工做事的方式可就五花八门了,根本没办法统一管理,也很难把控质量和安全。
那些绝对不能去触碰的事,必须得制定严格、明确的制度来管着。要是在这方面马马虎虎的,等出了问题再后悔,那可就什么都晚了,所以安全规范一定要重视起来才行。
2)拉齐人员技能水平
在一个团队里,成员之间能力有强有弱,这其实挺正常的,不过要是有人的能力比平均水平低太多了,那就好比是团队里的 “拖油瓶” 了,这对其他努力干活的队员来说,确实不太公平。
就拿一条生产线上来说,要是有一个人干活的节奏太慢,那很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完成进度,这时候管理者就得担起责任来想办法解决。
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原则必须遵循:
首先是互补原则,要根据大家能力的不同,合理地搭配工作,尽量保证每个业务线的整体人员实力别相差太大,这样大家相互配合着,工作才能顺畅开展。
其次是培养原则,对于那些能力还达不到平均线的员工,管理者得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带教他们,给他们安排经验丰富的师傅,好让他们能尽快成长起来,跟上团队的步伐。
最后就是放弃原则,培养员工得有个时间计划,明确规定好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如果到了时间节点还是达不到要求,那该放手的时候也得理智地放手,毕竟管理既要有感情,也得讲理性。
3)规范工作习惯标准
工作习惯可不能小瞧了,它往往体现在各种细节和侧重点上。每个人做事的方式都不太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各自的工作习惯。可作为管理者,就得想办法把这些不一样慢慢变成 “相同”,让大家做事有个统一的标准。
不能光嘴上喊着要抓细节,关键得明确具体的细节都有什么,执行的标准又是什么。比如说大家做事的风格、汇报工作的风格,还有内部沟通的状态等等,都得有相应的规范。通过合理的人为影响,去引导和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和方向,这样整个团队才能更有序、更高效地运转起来。
总之,带团队绝非简单的人员调配与任务安排,而团队管理的核心在于引领团队成员的思想,凝聚团队成员的心力,塑造团队成员的良好习惯这三个维度全方位发力,如此才能打造出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