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打破华人纪录!出生于河北的顶尖华人青年学者,获颁美国最高奖章

更新时间:2025-01-11 07:47  浏览量:23

中国人是最智慧的!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证明了这一点。近代虽在闭关锁国之下,被迫承受了百年耻辱,但新中国建立之后,文化教育蓬勃发展,再次让中国站上了世界科技竞争的核心舞台。

世界各个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中都活跃着中国人或移民海外的华人的影子。美国科技之源的硅谷和金融中心华尔街,活跃着数十万智商一流的华人。这其中,有些人的科技贡献之大甚至改变了世界科技进程。

如今又有一个年轻的华人学者,登上美国最高领奖台。2025年1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最新一批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的人员名单,华人学者张锋位列其中。

01

站在科技之巅

国家科学奖章授予那些为美国科学服务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授予那些凭借远见卓识、智慧、创造力和决心,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作出贡献的创新者。这是美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杰出成就与领导力方面的最高荣誉。

张锋因在CRISPR-Cas9 基因编辑上的开创性工作获得了国家技术创新奖章,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为其颁发奖章。

图源:网络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张锋在1982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九十年代随家人前往美国。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013年,被《自然》杂志评选为全球十大科学人物,2016年作为“下一代领袖”之一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2017年,才刚满34岁的张锋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正教授。打破钱学森在35岁时晋升为终身教授的纪录,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

目前张锋已经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张锋因在开发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系统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应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得到广泛认可。张锋开发的开发的 CRISPR-Cas9 以及其他基因编辑工具,加速了全球生物医学研究。

2023年底,FDA 批准了基于张锋在2015年的研究成果开发的首款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疗法上市,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

02

华人闪耀美国

作为顶尖科学家,而且是极其年轻的科学家,生于中国,移居美国,站上世界科技之巅,让很多网友在为其送上祝福的同时,一些网友也直言心头有着一些难以言明的情绪。有的网友感叹为什么这样顶尖的科学家没有在中国工作?有的网友则期待未来张锋教授有机会能回国效力,培养国内人才。

科学有无国界?答案在近些年越来越明确,已经没多少人会再讨论这个问题。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近些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毫无底线的半导体领域围堵就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人并不是不适合做半导体研究,反而是全球最适合的。目前全球芯片各关键环节的掌舵人,大部分都是华人。卡着高端芯片脖子的两家企业掌舵人均为华人,一个是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另一个是AMD的CEO苏姿丰。通信半导体巨头博通创始人是华人陈福阳。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是台湾的台积电。设计环节的最大芯片EDA提供商新思科技CEO陈志宽也是华人。整体来说,芯片领域关键环节中,只有光刻机的生产商不是华人贡献的。

有的网友则认为已经入了外籍的华人早已经是外国人了,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但也希望他们可以不为中国做贡献,但是能否不要卡自己国家的脖子?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事情,他们或许也很无奈。作为已经入了美国籍的华人,需要遵守美国的法律。以1990年就担任新思科技CEO的陈志宽博士来说,其实一直关心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1995年,就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分支机构,后来发展到十几个研发和服务机构。2018年,因对中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再以本文获奖主角张锋教授为例,其在2023年获得首届腾冲科学大奖,奖金1000万元。腾冲科学大奖授予对象为获奖成就主要在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完成者国籍不限。张锋教授能获得这个超级大奖,已经说明了问题。最近2届共有4人获奖:卢煜明、张锋、薛其坤、谢晓亮。

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科技精英留在了美国?其实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当时的中国家底太薄,国内外的科研环境、企业待遇等等各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有些人为了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有些人为了拿到高新待遇让家人生活的更好,选择了留在了美国,几十年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华人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几年,中国知名高校的科研硬环境也基本达到国际标准,因此归国的知名学者越来越多,引进的海外研究人才也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已经有目共睹,营商环境也非常好,理工科留学生回国就业和创业越来越多。他们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华大学最新发布的2024年就业数据显示,近十年清华的留学率平均为10%,这个数值已经非常低了。说明了清华大学已经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科研提供足够的软硬件条件,使得国外吸引力下降。清华的中青代留学生(2002-2011),60%以上已经回国。清华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就是信息技术、科研教育几个方面。

图源:清华官网

03

回顾与建议

张锋教授取得的成就,可喜可贺。海外华人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明,中国人的智商世界一流的,只要有充分的土壤给到他们,他们就能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目前回国效力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回国就业的理工科留学生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当中国统一的那一刻,世界再无阻挡中国前进步伐的可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越来越近了。

作为国人,不管在海外还是内地上学、工作,每个人都应该饮水思源。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表,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