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评语“神仙打架”,一年一度“实力宠娃”的时候到了
更新时间:2025-01-11 18:12 浏览量:18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黄铭 刘威 胡伟
随着本学期步入尾声,老师们正筹备着一项特别的仪式——学期评语。
评语,学期末不可或缺的“传统仪式”,历经数十载变迁,早已超越了昔日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表达。
近年来,评语界迎来了别开生面的“私人定制”,各种花式评语“神仙打架”,每位老师都化身为魔术师,用心雕琢,为每位学生定制专属的“成长宣言”,让评语成为展现个性、传递温情与智慧的舞台。
这样的评语,是老师们“实力宠娃”的方式,它们或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或深情款款,触动心灵深处;或富含哲理,启迪思考;或巧妙融入流行文化,展现时代气息。
每一份评语,都是老师对学生独特个性的认可与鼓励,是对他们成长点滴的珍视与记录,更是师生间无声却深情的对话。
AI小助理助力,高效又全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的评语中,有了AI小助理的身影!
最近,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的老师们都在准备期末评语。三到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老师在准备评语时,有了“AI小助理”来帮忙。
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杨欢欢老师介绍,学校建有“上书房”数字平台,在学期内采集了学生丰富的学情数据,比如知识点、核心素养、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基于这些数据,AI自动生成了学生个性化评语。
杨老师表示,这份AI生成的评语更全面、客观和精准。当然,AI生成的评语报告只是一个参考,需要经过老师审核修改,并融入平时的观察和判断。前几天,老师们第一次尝试用AI来生成评语报告。试用下来,大家都觉得比较不错,可以让评价更加精准,也可以提高老师写评语的效率。
杨老师拿出一份一位同学在数学学科学习上的评语报告。
“陈同学,你在数学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等核心能力方面表现出色,尤其在数感和运算能力上表现突出。思维能力中,你的理解、记忆与分析能力较强,但在部分几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有提升空间。你学习态度积极,作业认真,乐于表达并善于提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希望你继续保持优秀的态度,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争取更全面的发展。”
杨老师介绍,本学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的评语,都打算采用“人机协同”的方式撰写,既有大数据的精准,也有老师主动观察后给孩子的有温度的评价,最终形成一份高质量的评语。
“鲍家有女初长成,淇水悠悠映碧天。新岁将至心向远,好景佳途梦亦甜。”
“骏驰千里展宏篇,涵泳深渊韵悠长。志如鸿鹄凌云志,好风相送绽光芒。”
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的吕彬彧老师给班里同学的期末评语,是每人一首藏头诗!她在写评语时也用上了AI小助手。
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的吕彬彧老师和同学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曾给我们写过藏头诗评语,当时我们的印象很深刻。我当了老师后,也想尝试一下。不过,要给班里四十多位同学都原创一首藏头诗,真的很考验人!”吕老师说,一部分藏头诗借助了AI工具,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希望借藏头诗表达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融入中国传统色,每个色彩都独具魅力
杭州市公益中学七年级的班主任孙正杰老师在评语中融入了中国传统色和古诗词,给孩子们送上一份很有中国风的期末评语。
孙老师是英语老师,也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班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色彩独特且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色给了孙老师灵感。她用44种色彩搭配契合的古诗词,送给班里的44位同学。
杭州市公益中学的班主任孙正杰老师在评语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和古诗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红李白,芽绿柳黄,跟着春风一道醒来的柳芽是淡淡的嫩黄色,带着朦胧的诗意,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有无限的生命力。”孙老师给小王同学送上“柳黄”。她说,小王同学这学期的进步很大,个头也长得快,特别是学期的后半段,个儿猛得蹿高许多,所以新学期,座位可以往后挪一挪了。“柳叶儿从黄到绿总有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希望七年级下学期的你能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取得更大的进步。”
“当时间有了色彩,我想把赭罗送给你。刚认识你的时候,觉得你很安静,慢慢地,你的活泼本性就显露出来。你对卫生工作非常负责,每周五都把黑板擦得锃亮。”在给班里一位男生的评语里,孙老师写下她观察到的细节,也希望他在新学期里有所改变,更专注,“记住,你是一块红色的赭石,不要让铁矿物不见天日。”
孙老师教龄5年,今年是第一年当班主任,这也是她第一次以班主任身份给孩子们写评语。她有一份班级日志,每天都会记录班里孩子的点滴成长。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了解每个孩子,清楚每个孩子的变化、成长。对她来说,自己既是老师,也是同学们的大姐姐,大家有心事、烦恼都喜欢找她聊一聊。
孙老师说,每个色彩都独具魅力,希望通过中国传统色的特质,来传递对每个孩子的希望和祝福,也希望借助这样的评语,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邀请同学来评“人人被看见奖”
这学期末,杭州市公益中学的同学们不仅能收到老师的评语,还可以收到一份小伙伴送出的“人人被看见奖”。
同龄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
学校德育处主任申屠德君老师表示,“人人被看见奖”评选已是第二年,很受孩子们欢迎。初中生非常在意同伴的认可,邀请同龄人给同龄人评奖,一方面是满足青春期孩子对同伴评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
杭州市公益中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人人被看见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杭州市公益中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人人被看见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向往远方的卧龙”“正向情绪价值提供者”“古希腊掌管情绪管理的神”“最佳思考提问者”“不懂就问”……
同学们的脑洞大开,创新了许多超级惊艳的奖项。
申屠老师介绍,“人人被看见奖”的评奖人每年都有十个左右,每年轮换,保证大家既有参与感,也有神秘感。评奖人在头脑风暴后,给班里每个同学评一个奖,经过老师审核后再撰写奖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