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6万年一遇的宇宙浪漫 你邂逅了吗 准备两个多月 他拍到这抹星空之舞

更新时间:2024-10-17 09:52  浏览量:80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近一个月的尝试,今天终于完美地拍到了6万年一遇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这位来自宇宙的‘访客’带着明亮璀璨的尾迹划过沈阳上空的时候,真是宇宙级浪漫!”作为有15年拍摄经验的专业摄影师,孙福星亲见这颗全球瞩目的彗星在夜空闪亮登场的那一刻,仍不免激动万分。

年,一颗名为紫金山-阿特拉斯的彗星引起全球关注,大家都期待能够捕捉到它的身影。10月15日,沈城不少星空摄影爱好者成功观测并拍摄到了这位“天外来客”,孙福星便是其中一位。“嘘,屏住呼吸,先打开视频,收获满天星辉和一束光尾。”在正式接受采访前,孙福星先传来了一段彗星拖着美丽彗尾划过天际的震撼视频。

摄影 孙福星

“起初我们还不敢确定那个亮点就是彗星,几个朋友按照大致方向先用相机‘盲拍’,然后放大照片找寻‘亮点’,拍一张找一遍,直到拍到第一张彗尾,大家确定那就是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瞬间异常兴奋,现场真的很震撼!”10月15日18时许,暮色降临,孙福星和几位摄影爱好者一同到达马耳山附近的黑牛屯水库,找到一块空旷的位置后,大家支起三脚架,拿出相机,调整好光圈和感光度,设置快门速度,准备拍摄。

孙福星表示,整个拍摄过程一个多小时,他确定好构图后使用延时拍摄,一共拍下了800多张照片,记录了彗星的运动轨迹。有的摄影者则变换不同角度进行拍摄。“中间有一段时间,彗星是肉眼可见的,虽然那个‘亮点’有些模糊,但彗尾很明显,特别长,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肉眼观测到彗星后,大家都很激动,因为我们即便活到100岁,平生也只能与它相遇一次。”孙福星难掩兴奋地表示,在过去6万多年间,这位“天外来客”从未以如此近距离地飞掠地球,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疯狂的“追星人”。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像孙福星一样,沈城还有很多星空摄影爱好者凭借高超的拍摄技术,在不同的地方成功捕捉到彗星的身影。从大家晒出的照片上看,这颗彗星的“头部”清晰,彗尾较长也很明显,像极了一个可爱的小精灵。

摄影 孙福星

据了解,彗星是由冰、尘埃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一类小天体,当它们接近太阳时,受太阳辐射作用,彗星表面的挥发物会升华,释放出气体并带出尘埃,形成彗发和彗尾。彗星虽然数量众多,但真正亮到肉眼可见的却罕见,一旦出现,必定会受到天文爱好者们的关注。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于2023年被发现,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8颗彗星,它在一个椭圆轨道上运行,近似于抛物线,完成一周的壮丽旅行约需要61751年。本次回归周期内于9月28日过近日点,在10月12日过近地点,到达近地点距离地球只有0.472天文单位,约为4390万公里,从10月12日到26日都是观测这颗彗星的最佳时间段。近期,这位“星际流浪者”将在日落后的西边天空现身,伴着太阳落下会逐渐变暗,肉眼观测时间较短,大约只有10到20分钟的窗口期。

沈阳天文协会科普专家郭正强告诉记者,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受关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比较亮,亮度大约是10年一遇的频率,到了人的肉眼可见的程度。目前亮度还有2等左右,大概是北极星的亮度。15日沈阳天空晴朗,用手机都可以较容易地拍下来。“19日,沈阳还有个好天气,虽然彗星亮度已经持续减弱,目视有些困难,但仍然是比较好的观测时机,建议届时到光污染少的地方,在日落后的西方天空观看。”

6万年的等待,只为这一刻的相遇。在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刷屏的众多视频和图片中,它如同一位穿越时空的旅者,摄影师们以独到的视角,将城市的韵味与宇宙的壮阔巧妙融合,每一帧画面都好像在讲述着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故事。

“每一张漂亮的照片背后都是创作的不易。”孙福星表示,拍摄这颗彗星自己做了两个多月的功课,找了很多拍摄机位,9月30日,他就曾拍到了这颗彗星。9月30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随太阳一同升起,当天4时多,孙福星就“摸黑”出了门,5时到达南京桥桥北开始拍摄。“城里机位其实是比较难找的,那天的拍摄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15日傍晚我再次定格了浪漫。”近日,孙福星还要计划再找一天,在城市里拍摄下彗星与城市里的人同框的画面。

是专业摄影家,更是城市观察者,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沈阳人,孙福星专业摄影15年,他用相机诠释街头巷尾的故事,用无人机捕捉城市瞬息万变的瞬间,透过镜头向全国、全世界展示沈阳的独特魅力。“能让更多人看到沈阳的变化,自己的努力就没白费,能为家乡作点贡献,是摄影对我的最大意义。”他表示,城市摄影师就像是一面心灵镜子,他希望带领人们观察日常生活中被遗忘的美,运用光影和构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镜头呈现出沈阳这座城市的脉络和生命力,定格令人动容的画卷。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吕佳

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