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倒计时300天,见证汕尾帆船项目“乘风破浪”
更新时间:2025-01-13 23:17 浏览量:15
1月13日,距离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开幕还有300天,大湾区的运动氛围已经“燃”起来了。
作为十五运会帆船项目的承办方,汕尾的“蓝色赛场”也在上演华丽“变身”,激情四射的“运动浪花”挥舞全城,将奋力实现“海洋体育+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的有机结合,见证汕尾帆船项目“乘风破浪”!
抓“天时”
全省首个海洋运动会“点燃全城”
“一个会”带火“一座城”,汕尾做到了。
1月12日下午,汕尾首届海洋运动会圆满闭幕。本届海洋运动会从2024年11月16日沙滩拔河比赛开始至比赛结束,共设置了6个赛项17个项目,58支参赛队伍上千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全省范围内首次海洋综合性体育盛会,也为十五运会的到来营造出浓厚的“蓝色氛围感”。
在本次运动会的帆板帆船比赛中,各位选手在赛场上大展身手、各显神通,实力演绎海上运动的“速度与激情”,这是汕尾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运动项目办赛经验的成果展现,同时也是汕尾紧抓“天时”的生动实践。
本次赛事不仅为汕尾注入了一股体育活力,也为汕尾的旅游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许多游客因为汕尾海洋运动的魅力慕名而来,来自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文旅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2024年,汕尾持续擦亮文旅招牌,交出亮眼“成绩单”——春节假期城市入境深度游客量TOP20、港人内地旅游最青睐目的地第6位、全国暑期“亲子游”热度飙升城市排行榜第6位,全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60.3%,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80.4%。
而对于海洋运动,汕尾更是“轻车熟路”。
从办赛经验上来看,汕尾曾多次承办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水上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例如,1996年亚太地区帆板锦标赛暨奥运精英赛、广东省八运会帆板赛、全国九运会帆船帆板赛、第14届亚洲帆船锦标赛、第16届广州亚运会帆船帆板比赛等大型水上赛事都在汕尾成功举行,不仅提升了汕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汕尾积累了宝贵的办赛经验和能力,使其具备了承办各种大型帆船赛事的实力。
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而其中的帆船项目落户汕尾,这无疑是对汕尾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汕尾帆船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
乘着十五运会的“东风”,汕尾目前也正加快推进广东海上项目训练中心维修改造项目,包括防波堤修复工程、赛事接待中心维修改造、赛事运行中心维修改造、船库及冲水平台维修改造以及相应的室外配套设施维修改造和提升等,为十五运会帆船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占“地利”
用好滨海之城“海洋宝石”
作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市,汕尾拥有2.39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455.2公里大陆海岸线,近900个海岛,汕尾也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上运动项目。
很多地方都有海,那为什么是汕尾?
“风能”是汕尾发展海上运动的“泼天富贵”。汕尾拥有红海湾、碣石湾两大海湾和12个港口,海域风能资源丰富、品质良好,年平均风速可达9.2m/s,风功率密度等级可达5—6级,海风的年可利用小时数约3700小时,具有风速高、容量大、效益好、运行稳的特点,非常适合发展海上运动和海上风电项目。
而作为滨海界的“粤东麒麟角”,帆船项目的赛场汕尾红海湾全年风浪状况良好,是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海上运动基地”,曾多次承办奥运精英赛、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帆船帆板项目比赛,被誉为“广东帆船之都”。
此外,红海湾区内湖泊、岛屿、港湾交错,沙滩蜿蜒连绵,沿岸礁岩多姿,滨海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旅“富矿”,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红海湾一年四季都可以冲浪,真正的冲浪爱好者冬天也会到这里冲浪,因为冬天的浪会更适合经验丰富的冲浪手。”红海湾落日冲浪主理人陈华林表示,红海湾海上运动的普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体验,同时也衍生出文创周边,咖啡、饮品、烧烤等多种经营融合的冲浪文化店。
陈华林冲浪图片。受访者供图
“汕尾红海湾这边的浪况很好,冲浪点也很多,我常去的有海边街和金屿滩这两个地点,因为遮浪特殊的地理条件,总有一边能为我们冲浪爱好者提供优质的海浪,像电厂那边的海浪就足以与巴厘岛的海浪媲美了。”来自香港的冲浪手洪雷根从2018年开始,就把汕尾红海湾作为他冲浪的首选地点。
“我们之前尝试过滑雪,但是只能冬天玩,而汕尾的冲浪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来自北京的毕同学表示自己去过很多次海边,但汕尾的海有属于它独特的魅力。
正是这种海上运动的氛围营造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让广大市民游客前往这片海域,了解这片土地,形成“跟着体育运动去旅游”的经济效应。
重“人和”
这片海走出一大批“世界冠军”
“我们的人生故事离不开这片海。”去年征战巴黎奥运会的帆船项目选手麦汇聪表示,今年他们也将逐梦十五运会,在“主场”开启一场充满“速度与激情”的帆船竞赛。
这片海,是这些运动员们的家,走出了一大批世界冠军。
他们日常训练的地点位于汕尾市红海湾的广东海上项目训练中心,其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主要承担广东省帆船帆板项目的布局、选材、训练和竞赛工作,同时负责对广东省大帆船、风筝帆板、少儿帆船等海上业余项目进行普及和推广。
目前,海上中心下属的队伍包括帆船队、帆板队、冲浪队。各项目建队以来,先后培养出世界著名运动员张小冬、张楚君、陈佩娜、姚福文、姚欣浩、郑曼佳、陈丽娜、王洋等,为广东体育事业乃至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人才“活水”。
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也有许多高光时刻,冠军人才辈出。陈佩娜曾获得里约奥运会银牌、世锦赛金牌、亚运会金牌和全运会金牌,郑曼佳分别在第十二届、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
此外,队伍培养的运动员在每年的全国锦标赛中均名列前茅,多年来各项目累计获得奥运会银牌2枚,世锦赛金牌2枚,亚运会金牌4枚,全运会金牌11枚,让中国海上项目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发光发热。
长江后浪推前浪,体育运动的推广普及也应青少年开始。在2024年省青少年锦标赛中,汕尾队取得16金12银19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榜位列全省第14名,比2023年晋升2位。在国家级赛事方面,2024年度共取得6枚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帆船队员在2024年全国帆船冠军赛、全国帆船锦标赛、全国冲浪U系列赛和全国风翼锦标赛中获得5金6银4铜的成绩,数字背后是汕尾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接下来,汕尾将进一步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以品牌体育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助力十五运会帆船运动扬帆起航。
南方+记者 陈保良
通讯员 曾凯贤
【作者】 陈保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