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非遗迎春年味浓
更新时间:2025-01-23 14:56 浏览量:8
临近春节,今年的武威“不一般”。除了在买年货、挂彩灯、赶大集这样的常规“项目”里感受到春节氛围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搬”上了舞台,让市民游客在非遗展示中,感受“年味儿”。
一绳穿古今,一结扣人心。一根红绳在凉州结绳非遗传承人王莉莉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缠绕、打结,很快就呈现在游客眼前一个红红的吉祥结,通过不同的线材和技艺方式,王莉莉还向大家展示了盘长结、文昌结、如意结等各种结绳样式。
“不同的结绳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吉祥结、如意结象征着吉祥如意,平安顺遂,文昌结则祝愿学子学业有成。传统结绳的变换有成千上万种,不管是哪种结型,都代表了美好的含义和祝福。”王莉莉告诉记者。
1月19日,在凉州十七巷举办的年货市集及秦腔折子戏公益性演出上,王莉莉也带着自己精心编织的结绳作品来到了市集上,各色结绳制品搭配着寓意美好的小饰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另一边凉州编织非遗传承人丁国川的展位上,也挤满了好奇的游客,竹蜻蜓、胸针、竹篮等手工产品琳琅满目。“竹子、柳条、芨芨草、彩带都可以编织。”丁国川一边给游客介绍产品,一边回答游客的疑问。“今年我们发现,游客对非遗产品的认可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今年我参加了十几场活动,每次带出去的东西,大部分都会被游客买走。”丁国川说。
凉州剪纸非遗传承人郑霞决定在春节来临前好好“折腾”一下,传统剪纸只能是平面作品,能不能把剪纸穿在身上,让它“活”起来?这样的想法在郑霞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拿起剪刀,剪起了衣服。“这是一个大工程,几米长的衣服需要好几个人帮我,累是累了点,但成果是喜人的。”郑霞说。
在武威百姓春晚的舞台上,模特身穿凉州剪纸惊艳出场。剪出来的头饰、云肩、披帛、长裙在模特身上分外耀眼。“今天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非遗’还能这么玩。”观众刘女士说。传统剪纸搭配现代走秀,古老与新潮碰撞出火花,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台下,还有凉州脸谱、古浪泥塑、土族盘绣等丰富多彩的非遗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台上,凉州攻鼓子、凉州滚灯舞、民勤曲子戏、华锐藏族民歌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让人大饱眼福。今年武威的春节,处处可见非遗元素,让市民游客在传统氛围的熏陶下,过个非遗文化年。
新武威记者赵东晓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