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科技福利?还是“抢钱”陷阱?
更新时间:2025-01-24 11:34 浏览量:9
一年一度的春运抢票季已拉开序幕,不少第三方抢票软件纷纷登上“表演”舞台,开始施展拳脚,提供了诸如VIP加速包、好友助力等服务,号称能够优先出票。第三方购票平台表面上以“便捷”为饵,实则暗流涌动,将消费者的购票之旅带入层层陷阱。
旅客进站检票。 杨隆亚 摄
制造焦虑,收割利润。官方明确表示,“加速包”无法优先购买车票,说明市场上的抢购商品并不可信,而第三方购票平台还在销售各种抢票产品,其中不乏“购买加速包会更快”的宣传等。在购票高峰期,许多旅客因为急于购票而选择了该平台,但结果往往令人失望。第三方购票平台通过虚假宣传,收取种种额外费用,旅客的购票成功率却并未因此提高。业内人士介绍,加速包机制就是一个竞拍的机制,表面上是不同级别的加速,其实背后也就是数据库筛选的,利用科技手段,不断地更新消息,加快发送速度,谁出钱多,谁下单早,谁就优先买到票。
泄漏数据,侵犯隐私。第三方购票平台旅客信息保护机制的缺失与风险。这些平台通常会要求旅客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但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却可能存在漏洞。泄露旅客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要求用户登录时默认勾选“铁路系统行程同步”等选项,未经用户明确同意就与官方售票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严重侵犯用户隐私。还有一些第三方购票平台以“免费兑火车票”等为噱头,诱导用户输入12306账号密码,进而获取旅客购票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窃取,旅客可能会收到大量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甚至面临信用卡被盗刷、电信诈骗等风险。此外,一些第三方购票平台滥用技术手段频繁刷新页面、提前排队等,占用大量网络资源和系统带宽,影响其他旅客的购票体验。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技术与商业伦理的边界究竟何在?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非官方“抢票”所带来的问题,加强监管,提升消费者保护意识,以确保购票市场的公平、透明与安全,让科技更好的服务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