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人“游购乡村”赶集!宁波泗洲头迎新春解锁中国年
更新时间:2025-01-27 10:29 浏览量:8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冲 通讯员 王昱汀 张晓曦
1月26日,宁波象山县泗洲头镇老街的铜锣声划破寒冬雨雾,“过大年赶‘泗’集”新春市集热闹开市,约5万村民、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入泗洲头“游购乡村”。来自宁波5所高校的百名外籍留学生穿梭于红灯笼下,与本地村民共跳腰鼓舞、捶打麻糍、雕刻木根雕、拍照打卡,解码最地道的中国年味。
外籍留学生拍照打卡。
象山泗洲头镇市集活动历史悠久,其发端可以追溯至宋代,因为交通便利地处枢纽,每逢农历二、七,附近的乡镇村民都会赶来泗洲头,自发在此地形成乡村大集。在传承中创新,春节前夕泗洲头镇的这场市集比以往更有年味。
泗洲头市集现场。摄影 张晓曦
当天,老街上万人空巷,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灵南舞狮震撼登场,在拥挤的人群之中腾挪跳跃;财神爷穿梭其中,随机挑选幸运路人发放红包,不时被欢乐的群众“围追堵截”;表演区,来自象山本土的提线木偶、越剧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让外籍留学生连连惊叹。
从街头到街尾,每一家店铺都挂上了喜庆的春联和红灯笼,老墙门处,鲜花、红墙、抬头见喜。“这么多年,第一次看见这么热闹的新年集市。”集市上,满头银发的85岁老人翟嫦娥拿着手机四处拍摄,她是一大早特意从象山爵溪家里赶来的。“我们小时候就经常到泗洲头赶集。现在乡村富裕了,摊位多了,以前这里的摊位只有四五十个,今天起码有两三百个,这样搞下去,我们农村肯定会越来越兴旺!”翟嫦娥不断感慨道。
泗洲头市集现场。摄影 张晓曦
还有很多年轻游客也被市集美陈吸引,他们在“恭喜我发财”“平安喜乐”的背景墙下拍照打卡,背着“来泗洲头赶集很上头”的“显眼包”在各个小吃摊前逛吃逛吃,潇洒自拍。在花团锦簇树前,还有回家结婚的一对新人来此取景拍摄,他们笑言:“这有人气又喜气又洋气!”
泗洲头市集现场。摄影 张晓曦
非遗摊位是市集中最受游客青睐的摊位,许多象山本地的传统文化惊艳亮相,好看又好玩。来自也门的“中国通”Ahmed忍不住上手尝试了象山竹根雕,他说:“Amazing!他们将不起眼的竹根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就像魔术!”
市集上外籍留学生与小朋友合影。
现场,手工竹编、捏面人、吹糖人、糖画等传统技艺都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驻足。有老人告诉记者:“过去春节我们都是在家自己扎扫帚,寓意把晦气扫出去,好运气迎进门。”
在儿时回忆游乐区,游客们仿佛坐上了童年时光机,拾沙包、踢毽子、滚铁环、摔元宝,让现场的老中青三代玩得不亦乐乎。
现场制作冻米糖。摄影 张晓曦
象山盛产美食,各种各样本地美食带着蒸腾的烟气勾起了无数人的馋虫。泗洲头的椒盐小土豆、鲜香的青蟹土豆羹、咸滋滋的象山麻糍、充满喜气的夹心发糕都散发着勾人的香甜。这些传统糕点都是传承了百年的象山味道,是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存在。麻糍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半天的时间,他们就卖出了500斤麻糍,而另外一对做冻米糖的夫妻当天卖出了1000斤。“我们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比较辛苦,但卖得不错,平均价格18元一斤,能有赚头就很知足了!”老板的脸上绽放着微笑。
泗洲头市集现场。摄影 张晓曦
在市集上,还有从台州来此开餐馆8年的夫妻,他们忙个不停的身影、连绵起伏的扫码支付的滴滴声,就是他们扎根泗洲头乡村市集的最好证明;老街上亦有开了30多年的老店,以前经营农资、五金,现在经营百货和民俗文创产品,65岁的老陈笑言,乡村的集市在变,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此外,当天,市集上除了“游购乡村”的乡村好物外,还有家电、汽车下乡,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宁波市象山县泗洲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起,我们将锚定消费扩需挖潜,实施“消费潜能提振攻坚行动”。象山泗洲头的“二七市集”,既是千年商贸传统的活态延续,也是乡村振兴的微观样本。乡土中国的活力,不在于对传统的简单复刻,而在于以现代思维激活历史基因,让市集成为链接物质需求与精神归属的纽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