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山牡荆映荆楚 植物园里绽芳华
更新时间:2025-01-28 14:07 浏览量:5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龙腾大地春阳丽,蛇舞神州胜纪新。在2025乙巳蛇年来临之际,科研人员跟大家一起聊聊“蛇”。
武汉首次作为分会场登上“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城市地标黄鹤楼将在晚会中精彩亮相。黄鹤楼所在的蛇山届时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蛇山绵亘蜿蜒,形如伏蛇,见证了脚下这座城市一次次的变迁和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
蛇山与黄鹤楼
01
蛇山孕育“文化之根”
蛇山之上生长着一株不引人注目,却已近百年的牡荆。它形态独具特色,掌状复叶对生,小叶通常为五片,偶尔也会出现三片的情况。这些小叶片呈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逐渐变尖,基部呈楔形,边缘带有粗锯齿。叶片表面呈现生机勃勃的绿色,而背面则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灰白色绒毛,两面形成鲜明对比,别具一番特色。
牡荆(李晓东 摄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拍摄地:武汉植物园)
牡荆是湖北当地的乡土树种,也是楚文化的根。早在《诗经》中就有它的身影,被称作 “楚”,一句 “扬之水,不流束楚”,宛如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将我们带回那个遥远的时代。
《春秋左传正义》中云:“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 沈括《梦溪笔谈》也说:“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其后,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专称楚族、楚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牡荆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楚文化的根源所在,湖北“荆楚”的别称便由此而来。
牡荆的花期持久,圆锥花序高高地顶生于枝头,淡紫色的花冠,在微风摇曳时会展现出别样的风姿。待花期过后,便会结出球形的果实,当果实成熟时,颜色转为深邃的黑色,犹如颗颗黑宝石,点缀在枝头。这些自然之美,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传承的见证。
牡荆(杨筑筑 摄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拍摄地:武汉植物园)
02
守护植物文脉“绿”动
牡荆代表着荆楚文化的传承与自然之美,地处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在新建的花境大道上精心打造了一片“诗经楚辞花境”。
在这里,牡荆与传统文化有了具象的交汇。武汉植物园花境大道,是目前国内外植物园规模最大的连续型花境,沿植物园中轴线自西至东,打造形态艺术花境、国风艺术花境、色彩艺术花境和诗经楚辞花境四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展区。
诗经楚辞花境占地约3000平方米,展示植物500余种,用芦苇、菘蓝、小麦、苎麻、茜草等植物,打造沤麻、采蓝、获稻、五色、蒹葭五个主题场景。在楚辞区,佩兰、花椒、菖蒲等芳香植物和历史厚重的柑橘家族,呈现出“橘颂”与“寄情”两个主题。
花境大道(周江涛 摄)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引种与保育工作上,也下足了功夫。植物园收纳保育的植物多达1.3万种(涵盖各类品种),华中特有的植物就有566种。
武汉植物园航拍(邓红武 摄)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春祺夏安,秋绥冬宁。愿我们的生活如同武汉植物园中的繁花一般,绚丽多姿,充满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
责任编辑:宋同舟 曹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