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有人说著名花脸孟广禄在台上唱做喜欢“洒狗血”,他说得对吗?

更新时间:2025-02-03 07:01  浏览量:4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梨园行里说的这个“洒狗血”这个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洒狗血”, 旧梨园行用词,意思说演员台上唱做时不讲分寸,造作,乱卖,过分夸张的表演,以此来取悦观众,以致于行为失去了规矩,导致表演失真,破坏了舞台的和谐美,失度而过分。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过火的表演,旨在通过夸张和造作的方式来讨好观众。

在旧时戏剧表演中,“洒狗血”被视为一种过火的表演方式,与“炉火纯青”的理想境界相对立。不足的表演被称为“瘟”,而过火的表演则被称为“洒狗血”。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话题附带说几句,那就是过去的艺人,无论你艺术成就多高,那没有不挨骂的,上面说的瘟,也有人被长期这样说过,那就是程砚秋。

素以台风稳而著称的旦角大师程砚秋

程砚秋演戏,有时候喜欢扯慢尺寸,半天一句,过场有时候也过长,那时候的小报,就隔三差五地批评他的戏“瘟”的要死,让人听的昏昏欲睡,别人不说,就连他的鼓师白登云,都多有揶揄,说,给程砚秋晚上打鼓,好几次差点睡着。

那么解放以后,艺人的地位提高了,成了“文艺工作者”,所以,很多艺人那是不让批评的,无论你说的对错。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实际上,我们正常写文章评论的也是艺术,那无论法律和道德,都没有问题,除非你无的放矢,给人家造谣,诽谤辱骂人家,那就超出了艺术评论的层面,这就不行了。

过去的艺人,为什么允许批评,他们实际是为了生存,艺术高才能更好 的生存,所以,他们不但不怕别人批评,还很欢迎,因为,有人给你“摘毛”,那是帮助你进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要是真的没人理你,那你演给谁看啊,是不是这个道理。

艺人吃的就是开口饭,你要怕这怕那,你就改行干别的算了,不必再去干抛头露面的那种职业,保证没人对你指指点点,郭德纲就说过:“我们艺人在台上,挣的一半是挨骂的钱。”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老郭看问题有时候是很通透的。

话归前言,我们继续谈孟广禄老师的表演这个话题,为什么有人说孟老师的唱做喜欢“洒狗血”呢,其实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有些演员在任何场合、任何剧目、任何人物里,都很卖力气,过于高亢投入、激昂慷慨表示某种程度上的不认可。

也有人说了,他们这样唱做,那说明他们作艺态度认真,不藏奸不耍滑,卖力气,但从艺术角度来看,是不是有点“过火”之嫌呢?那应该是肯定的,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人都认为“过火”,“太使劲了”。

所以说,说孟广禄老师爱在台上“洒狗血”是不是实情我不知道,但是,我们现在看某些艺人的表演,舞台录像或者现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过分,卖弄,根本就没有根据人物内心或者是人物情感去做表演,而是为了取悦观众,拼命的向台下要彩儿,爱耍高腔,摇头晃脑。

孟广禄老师的舞台形象有位老先生针对舞台上“洒狗血”这件事,说过这样的话:什么事儿都是有规矩的,你为了台下给你的彩声,你为了向台下要彩,摇头摆臂,五官狰狞,声嘶力竭,那不是表演,那叫胡来。

某些艺人在很多的戏里,都无端的加了很多的那种没必要的高腔和一些很奇怪的腔。有时候特别强调某一句腔,唱的尺寸非常夸张,然后呢,台下拼命喊好。但是它破坏的是人物的情感,人物的形象。这种对人物的塑造。对戏曲艺术是有损害的,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其实。某位艺人除了爱在台上“洒狗血”以外。还有很多奇葩的事情。据说,为了达到舞台的效果好,有个艺人居然插六个麦。被人们戏称为“六麦神剑”。

麦克这种东西是现代才出现在京剧舞台上的。过去的艺人,为了达到能让场子里的人都听到,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下功夫苦练。所以他们共鸣和打远的功力是非常强的,最后一排都要能听到。

自从有了麦克之后,艺人们变得懒惰无比。也不需要认真去喊嗓了。有了这种小蜜蜂话筒麦克,哼哼一声,就如炸雷一样,麦克都给解决了,实际是这样的。但插一个麦也就算了。这位老兄居然插六个麦,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某些艺人不但在台上洒过狗血,表演上也一样。我记得有一出《大保国》。最后有一句和娘娘的对唱:“铜锤打得它碎纷纷”。过去的艺人,比如说裘盛戎,方荣翔等名家。他们都用很快的速度唱完这句,然后,做下一段的表演,因为这时候徐彦昭和李艳妃矛盾升级,根本就没有在那耍腔的余地和时间。

而这位“大师”我们从录像上就能看到,好家伙摇头晃脑的,那腔也是曲了拐弯儿的耍个不停。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在耍什么。这种完全脱离人物在“洒狗血”的所谓艺术,实在是太低级了。所以有人说某些艺人在台上“洒狗血”是有道理的,人家一点也没有说错。